上帝之鞭-草原上的征服者|遊牧民族-世界文明的蝴蝶
Автор: 十点读书
Загружено: 26 дек. 2020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85 просмотров
👉请关注我们,每天分享电子书:https://t.me/shidianbook
📕《草原帝國》一書,其範圍除大中亞外,還包羅了波蘭以東的東歐諸國,即東歐草原、俄羅斯草原、西亞草原、中亞草原和北亞草原。還有草原近鄰的許多高原山地。西起多瑙河,東達貝加爾湖,北起西伯利亞,南到巴基斯坦的廣大地區。現在,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主編的《中亞文明史》(六卷本)包羅的地區,正是格魯塞《草原帝國》的範圍,可以窺見格魯塞這部著作影響的一個側面。
本書史事,上起新石器時代,草原文化的黎明期,下迄西元18世紀晚期蒙古諸汗國。作者對草原各地各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民族複雜、政治紛亂、朝代更迭和關係錯綜的歷史,加工鑽研,清理精到,牽出一條中亞史的線索和脈絡,披荊斬棘,獨闢蹊徑,開創格局,格魯塞是啟蒙者,是開路人。
📝書評:
“上帝之鞭”,傳說中是成吉思汗在征服花刺子模帝國途中對不花刺城裡民眾的宣稱,後來演化成了來自草原的世界征服者們的代名詞。
而《草原帝國》,以一名歐洲歷史學家的筆觸,談及亞歐大陸上自上古時代開始的貫穿3000多年的歷史,引用了中外大量史料並一一作出辨析,加之自己的較為公正的評價,講述出草原民族對整個世界的巨大影響,視野開闊,氣勢雄渾,盡力描繪出接近真實的草原全景。作為一名普通讀者,也許開始時興趣不大,但堅持讀下去,對歷史知識的豐富大有裨益。
700多年前,亞歐大陸陷入了文明與野蠻大衝撞的時代,成吉思汗領導下的蒙古帝國給如此一片廣袤的地域帶來了不安。戰火遍地,舉目即是狼煙,文明面臨著空前的災難。在那個冷兵器的時代,我們不得不承認,蒙古騎兵確實是最厲害。他們可謂那一時期戰爭中的天才。他們從遊牧、捕獵的生活裡學習打仗的方法,可以說,他們在面對要攻打的軍隊時,早已在頭腦裡將其想像為自己要捕殺的獵物,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對於成長在馬背上的民族,戰爭猶如生活,戰爭是另一種形式上的捕獵。我想這和他們在勝利之後不帶一絲猶疑的屠城之舉多少是有些關聯的。捕獵時積累的大量經驗,都被他們化作戰場上的兵法,那般的靈活多變,製造出“無處不在”的假像,把對手折磨得精疲力竭,再出其不意克敵制勝。他們繼承了匈奴人對漢戰爭中“誘敵深入”的策略,並將其發揮得近乎完美,導致多少英勇無畏的鐵血男兒折戟戈壁;他們是聰明的,在持續的戰爭中學會了利用“第一階段”勝利後得到的俘虜,這些人被他們用刀、箭逼迫著與自己人拼命,而蒙古騎兵們則在不受折損的情況下等待著城門大開的那一刻。
他們有獨特的智慧,同時也是無知的。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語言文字,在這方面只能借助於漢化的契丹人和回鶻人;他們,包括成吉思汗在內,對農業文明一片茫然,既不瞭解它的價值,也不知道征服過後該對其如何利用;他們打下一個地方就要毀滅一座城市及一切建築,因為無知、因為不理解、因為他們不能做到以勝利者的身份來管理文明程度高的城市居民。屠殺,是由於手足無策,沒有文明、不能管理,一個地方就算攻下也遲早要不屬於自己。正如匈奴人把敵人的頭蓋骨製成飲器,蒙古人的大肆屠城,都讓我們對草原民族產生了不好的印象。但我們應該看到,成吉思汗是成功的,也是幸運的,在各部落的相互交戰中有多少不為我們所知的首領、勇士成為刀下亡魂。遊牧民族艱苦惡劣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他們的血性;另一方面,一個長期受人欺淩、艱難度日的人一旦成為征服者,一旦開始殺戮,也許殺伐將逐漸成為習慣,面對血腥欲罷不能。
成吉思汗是一個適合做統治者的人。不懂的,可以學習,這不容易。他來自野蠻,最終接受了文明。他的劄撒為自己的軍民定下了嚴格的紀律,他的統一平息了蒙古內部無休止的內戰,為來往的商旅提供了一個安全的環境。野蠻人可以征服文明者的國家,他們也終將被文明所征服。
想到了全球化。其實世界一直處於聯繫之中,草原民族就是其中的紐帶,因此他們的藝術,在自發形成的基礎上,既有中國文明的色彩,又帶有西歐文明的痕跡。因此有這樣的說法:漢武帝打退了匈奴,間接造成了東羅馬帝國的滅亡。這種觀點有些誇張,不過匈奴人的後裔阿提拉確實又在他們祖先衰退的數百年後重新成為一代霸主。
草原民族的歷史大多是由文明大國記載下的。他們中的大多數雖說連自己的語言文字都沒有,但其影響之巨大,已到了令諸多文明大國所無法忽視的程度。冷兵器的時代,野蠻確實可以影響文明。
我們常說以史為鑒。歷史常常能引發我們深層次的思考,給予我們啟發。遊牧民的歷史,又如何不是如此呢?
#人生智慧#自我提升#好書推薦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