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醫學的誕生|王道還|探索講座〖現代醫學的興起〗
Автор: 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CASE
Загружено: 28 окт. 201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 254 просмотра
「外科」在中、西醫學中,古已有之,但是與現代的外科醫學並無直接關係。傳統的「外科」醫師,主要處理的是可見、可觸摸的身體表層創傷、病灶。意外、私人鬥毆、群體戰鬥,是創傷的主要來源。至於有意地以刀、鋸等器械「打開體腔」,進行醫療,在史前時代便有先例,例如南美洲的開顱手術。
不過,人體有三個體腔:顱腔、腹腔、胸腔。現代醫學誕生之前的「外科」醫師,最多只能實施顱腔、腹腔手術。因為開顱、開腹皆可能以「暴力」(the blunt force)實施,即使成功率極低,仍不失為緊急醫療手段,與傳統醫師以「暴力」拔牙、截肢、割乳、甚至去勢無異。而胸腔的解剖構造是呼吸機制的一部分,侵入胸腔必然導致病人無法呼吸、終於死亡的後果。因此,開胸手術必須待現代生理學、以及相關的技術都成熟之後,才可能實施。那是廿世紀的醫學,現代外科醫學憑藉「科技」而非「暴力」。
不過,傳統外科醫師與現代外科醫師所需的心理素質,倒是相同:講究快、狠、準。(1825-1827年,達爾文就是因為缺乏這一心理素質,念不下愛丁堡大學醫學院。)
講座時間:2014.10.25 下午2點
地點:台灣大學 應用力學研究所 1F 國際會議廳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