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慘了!小學關停一半!14億人的中國遭遇「學生荒」,人口驟降,學生銳減,學生荒不斷加劇!教師過剩,200萬老師面臨被裁或失業 。2025年,第一個被打破的鐵飯碗出現!
Автор: 粵語頭條
Загружено: 30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0 465 просмотров
近200萬教師過剩,今年,第一個被打破的鐵飯碗出現!當鐵飯碗破碎時,200萬教師的命運撕裂了幾多人的安全感?
你可曾想過,那個我哋從細被告知最穩定的職業——教師,而家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危機?網上睇到一個案例,講系一個人收到一位老友記的深夜來電,他系某縣重點中學的副校長。電話那頭,他的聲音異常低沉:"我哋學校今年又撤併了兩個教學點,十幾位老師沒咗去處……
「師範生的天要塌了!」前年,中國新生兒數量跌到902萬,對比七年前全面二孩政策放開時的1883萬,相當於每日少生2700個孩子,每日消失一所中等規模的中學。如果把時間拉長,而家每間小學教室里坐着的孩子,到2030年高考時,會有三分之一的課桌永遠空着。在河北某縣城小學,以前每個年級有6個班,而家只剩4個班。舊年學校退休了3位老教師,卻只補招了1個新人。東北某縣城中學,12名教師教7個學生,教室後排的桌椅積了厚厚一層灰。呢場危機早有預兆,教育部數據顯示,前年全國關了5162所小學,相當於每日消失14所,幼兒園兩年消失了1.48萬所,比北京所有奶茶店加起身仲要多。
據北京師範大學預測,到2035年,全國將過剩150萬小學教師、37萬初中教師,加上高中、高校,共計200多萬人。江西某縣教育局一句「今年不招聘教師」,讓眾多師範生打漏夜修改求職簡歷。當人口負增長的多米諾骨牌接連倒下,教育系統首當其衝,學生少了,「熱頭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點算?北京海淀某重點小學的招聘會上,50個英語老師崗位收到2000份簡歷,其中不乏常春藤名校畢業生,但隔離體育老師崗位卻無人問津。「AI口語軟件直接進課堂,英語課每周砍掉兩節」,負責招聘的王主任晃了晃手機,上面裝着能自動批改作文的APP。
呢場教師崗位的"飢餓遊戲"愈演愈烈:深圳中學招聘教師,清北碩博占比超8成,仲要考編程和心理學。而在湖南懷化的山區小學,28歲的陳老師每日騎電單車往返三個村上課。「每個班唔到10個學生,但語文、數學老師一窩蜂,音樂課只能放錄音。」主科過剩,副科緊缺的情況比比皆系,語文、數學教師「內卷」到鄉村學校,出現「老師比學生多」的離奇場景。音體美教師缺口持續擴大,深圳某重點小學開出年薪30萬招聘舞蹈老師,依然無人問津。更扎心嘅系城鄉差距。深圳南山中學新來的體育老師系亞運冠軍,帶的體能課視頻在抖音有10萬點讚。
而300公里外的韶關山區,陳校長攥着改了三次的招聘公告:「數學老師月薪從8000加到8500,孩子三個月沒上幾何課了。」更殘酷嘅系技術衝擊,在杭州某中學,老師們發現以前備一節課要3個鐘,而家用AI備課工具,15分鐘就能生成帶動畫的課件。「校長開會講,下學期要試點雙師課堂——一個主講老師帶五個班直播上課」,45歲的王老師因唔會用智能備課系統被轉崗後勤。曾被視為「養老職業」的教師行業,而家成咗「高危行業」。就連評職稱也變成生死戰。東北某中學老師為評高級職稱,日頭上課夜晚寫論文,連續三年落選後終於崩潰,就算系帶的班成績全年級第一,但唔會搞課題研究終系白搭!「以前講教師越老越吃香,而家反而系後生老師更受歡迎。」
一位從業20多年的高中班主任酸楚的苦笑:「而家學校寧願招應屆生,便宜又能開OT,新來的95後老師會做短視頻,能開直播家長會,校長睇佢哋的眼神都唔一樣」。人口負增長像一把篩子,將教育資源甩向兩極。在湖南懷化的山區小學,28歲的陳老師面臨艱難揀:繼續留守只有12個學生的村小,仲系參加縣城教師選調考試?「舊年全縣撤併了8所村小,轉崗的老師要去中心小學當後勤。」在農村,學校撤併後,老師要麼轉崗要麼失業;在縣城,家長搏命把孩子送進重點校,催生天價學區房;而在一線城市,頂級中學教師崗擠破頭,非博士學歷免談。
當一線城市小學擠滿新生時,東北農村卻面臨"學生荒"。數據顯示:北上廣深小學生數量逆勢增長5.1%,而東北地區過去12年流失80萬小學生。四所農村學校合併後只剩57名學生,曾經搶手的教師崗位,而家正面臨無生可教的職業危機——教育資源的"冰火兩重天"正在加劇城鄉發展鴻溝。面對過剩的壓力,多地開始探索解決辦法:如江蘇推行小班化教學,湖南鼓勵教師跨學科教學,如果有一日語文老師教體育亦都唔系新鮮事。在人口下降的大背景下,雖然對教師的需求總量可能會減少,但優質教師依然系稀缺資源,社會對高水準教師的需求,永遠唔會改變。在首爾某小學,攝像頭能自動識咪走神學生,機器人帶早讀課。呢種衝擊下,中國教師正在修煉新本領。北京出現「老年大學教師」新職業,教廣場舞也能拿證上崗。培訓機構前英語老師小林,而家轉型做「研學導師」,帶着孩子去敦煌臨摹壁畫,去西雙版納辨認毒蘑菇。「
以前學生坐滿教室卻沒人聽講,而家小班教學反而效果更好。」90後教師的辦公桌上,《AI教學指南》取代了教輔書,老師用無人機帶領學生做地理測繪,拿了全市一等獎。當教師從「求編制」變成「拼能耐」,會帶學生用無人機測繪校園的老師,肯定比只會念PPT的吃香。而家當老師唔可以光講課,還得懂學生的心理,會設計成長課程,帶佢哋實踐。雖然時代在變,但俾心機教書的老師永遠有飯吃,俾心機記住每個學生喜好的老師,就算AI也搶不走他的講台。時代的背景下,教育在悄然變革,98%的學校用上多媒體教學,AI備課已經覆蓋4成教師。湖南鼓勵語文老師兼教編程,音樂老師帶科學實驗,深圳試點「全科教師」培養,時薪比家教還高5成。
冇不碎的鐵飯碗,只有不鏽的金手藝。未來人口減少,雖然教育受到的影響首當其衝,但優質教育資源在哪都系稀缺資源。未來五年,可能有100萬教師離開講台,但新機會也在湧現,職業教育教師缺口300萬,老年教育市場規模將達萬億,研學導師時薪突破500元。真正的「鐵飯碗」,從來唔系某個崗位,而系適應時代的能力。
就好似60年前的供銷社售貨員想唔到今日的直播帶貨,今日的教師也需要思考:當教室里坐滿銀髮學生時,自己可唔可以教會佢哋用手機掛號?用抖音拍視頻?人口負增長像一面鏡子,照出教育行業的深層矛盾,也映出轉型的曙光,呢場巨震唔系終點,而系教育回歸本質的起點,讓每個孩子被睇見,讓每位教師搵到光。哪個時代都有好有壞,冇錯誤的時代,只有跟不上的時代。
教師過剩危機本質系人口結構、城鎮化與教育政策交織的產物。短期陣痛唔可避免,但長遠睇,呢亦系教育體系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優先」的轉型契機。對於從業者,唯有主動適應變革,提升跨領域能力,方能在時代浪潮中錨定新坐標。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