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食之道 浪費掉的食物 足以餵飽飢餓人口
Автор: DaAi News Storage
Загружено: 27 окт.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770 просмотров
珍食之道,今日的餐桌,明日的地球,今天的專題報導我們要從一句俗諺開始講起,不知道您是否聽過這句話呢,叫做「富人的一餐飯 是窮人半月糧 」,這說的固然是貧富懸殊的問題,可是如果套用在食物,套用在糧食分配上,則說明了糧食分配是有多麼不均衡,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課題,統計顯示,全世界每年有8.2億的人口,因為吃不飽飯,面臨飢餓邊緣,可是在此同時也有20億人,每天因為吃太飽而營養過盛,甚至出現了各種疾病,那你說全球糧食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40億噸,全球每年生產的糧食高達40億噸,其實是非常夠吃的,只可惜其中有三分之一的糧食,都在各個環節當中白白被浪費了,這些浪費的糧食可以餵飽30億人口,如果說起了食物浪費,台灣是值得檢討的,因為台灣琳瑯滿目的超商食品當中,每一年被丟棄的食品,高達價值是新台幣70億元,這是台灣的狀況,日本也不遑多讓,因為日本是出了名的浪費大國,每一年丟掉的食物多達632萬噸,至於法國呢,法國算得更精密了,它告訴你法國人每年每人浪費的食物有50公斤,聽起來還真的是滿多的,可見得浪費食物或者珍惜食物,是你我在21世紀不得忽視的一個重要課題,說起了避免食物浪費,在歐洲國家似乎是比我們先進多了,比方說法國他告訴你,超級商店快過期的食物請你快點捐出來,義大利政策更嚴謹,他說只要你捐出可以吃的食物,那麼這家商店就可以獲得抵稅的優惠,至於在台灣呢,現在剛剛起步,在推動的是便利商店的即期食品,可以用打折促銷的方式,用物美價廉的方法送到需要的人手上。
要進到這個船屋之前,必須先通過這個,由保麗龍搭起的木板橋,第一步就是考驗,記者的平衡感。
船屋居民 范氏秋:「我的船屋已經很破舊了,每次遇到颱風,就會漏水。」
這間四坪大的船屋,您可以看到,裡面是相當的潮溼和陳舊,而在記者腳底下的這些木板,已經腐朽,處處是千瘡百孔,一下雨就漏水,而記者在裡面行走,幾乎無法挺起腰桿。
三十多年前,「范氏秋」跟著先生、從上百公里遠的南定省鄉下,到首都河內討生活,在人稠、工作難找的大城市,教育程度不高的夫妻倆、打零工維生,付不起租屋費,只能克難住在這裡,這一住三十年。
船屋居民 范氏秋:「我們大多沒有固定的工作,都是以撿破爛維生,我已經老了,身體又不好,只能每隔兩三天去買菜。」
久久買一次菜,「范氏秋」放入這個保麗龍盒保存,但食材容易腐敗,因為沒有冰箱,就算買得起冰箱,這裡也無電可用。
沿岸這些船屋居民,被越南政府視為「違章建築」,不提供水、電、瓦斯和任何生活保障,於是,他們自力救濟,在屋頂裝設一小片太陽能板儲電,晚上靠著微弱電力、點一盞燈,而黃澄澄的河水,成了民生用水。
船屋居民 范氏秋:「我是用柴火來煮飯我雖然有瓦斯爐但沒有錢買瓦斯。」
城市的這個角落,人民為了一餐溫飽而苦惱,但有些地方、歌舞昇平。
在距離船屋七、八公里處,就是記者現在所在的,河內市中心,您可以看到這邊是車水馬龍,相當繁華,而這邊的餐飲店,跟台灣相當類似,民眾大快朵頤,享受美食的畫面,隨處可見。
越南居民 黃詩雅:「港式飲茶的,一頓這樣吃下來,兩個男生,就兩百多萬,所以差距是滿大的。」
貧富差距,讓食物分配不均,研究顯示:貧窮環境的孩子,營養不良的消瘦比率,明顯超過富裕家庭的兒童。
阮小妹妹和九名弟妹、擠進睡覺的這張大床,還得充當媽媽和奶奶的料理台。
阮胡英詩的阿嬤 陳氏鳳:「我想要給孫子們吃好一點,可是沒辦法,這樣吃,只能讓孫子們吃飽而已。」
阮胡英詩:「如果家裡食物不夠時,我就讓弟弟妹妹先吃,如果有剩,我和二妹再吃。」
撿剩菜吃的阮小妹妹、長期營養不良,個頭比其他同學都小,調查發現:全球兒童因為食物不足而消瘦的比率、有7.5%,其中以亞洲情況最嚴重,9.7%的孩子過瘦,嚴重營養不良的人數占3.4%,比非洲孩子還高。
地球多數的食物資源,掌握在少數經濟發達的國家手裡。調查顯示:富裕國家人民、較不珍惜食物,全球浪費食物國家前五名,依序是:美、加、奧、英、德。
世界8.2億人口,因為糧食不足而挨餓,等於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人吃不飽。
但諷刺的是:富國人民、加上貧國有錢人,卻在同年浪費了13億噸的食物。
吃太飽、糟蹋食物,吃不飽、營養不良,世界當前的糧食問題、並非不夠,而是分配不均。
張澤人 採訪撰稿
李岳為 攝影剪輯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