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珍珠項鍊〉
Автор: 目宿媒體Fisfisa Media
Загружено: 28 апр. 2018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 736 просмотров
❑ 一珠一世情 ❑
每一粒,晴天的露珠
每一粒,陰天的雨珠
分手的日子,每一粒
牽掛在心頭的念珠
串成有始有終的這一條項鍊
依依地靠在你心口
全憑這貫穿日月
十八寸長的一線因緣
——余光中〈珍珠項鍊〉(節錄)
☞合作單位:2020臺北市公車捷運詩文
✎本文書籤
〈珍珠項鍊〉創作於1986年,是余光中在與妻結婚三十周年連同珍珠項鍊一同贈與妻子范我存女士的珍珠婚禮物。余光中自言曾在加拿大的華僑歡迎會上朗誦本詩,並請妻子起身向大家「秀」一下他送的珍珠項鍊,兩人的深情大方表露無遺。詩中將晴天比做露珠、陰天喻為雨珠,彼此想念的時候是念珠,兩人姻緣則是串起珍珠項鍊的鍊子,珍珠項鍊如同這份感情的縮影,兩人一起走過有晴有雨的漫漫光陰。
✎作家介紹
余光中(1928-2017),生於南京,1950年來台。1954年與覃子豪等共同創辦「藍星詩社」,創作不輟,身兼詩人、散文家、評論家及翻譯者等多重身分,著/譯作等身。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後,曾任教香港11年,對香港當代文學影響深刻。八十年代中期返台,曾於高雄中山大學任教。作品列入各地華文教科書,詩句曾為文化媒介反覆引用,堪稱兩岸三地文學界最有影響力的一人。其文學資源兼自中西,其詩注重音樂性,散文則幽默博學。亦為六十年代以降,台灣多場重要文學文化論爭的參與者。
對於其詩歌美學特點,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認為:「在現代主義運動中,扮演領導者角色的余光中,與高度現代化的瘂弦與洛夫最大不同之處,便在於知性與感性之間結盟產生歧見。瘂弦、洛夫偏向於內心世界的挖掘,致力於情緒與現實的疏離,詩風較傾向主知。余光中則在追求現代精神之餘,並不捨棄感性的表現。不僅如此,他並不避諱與傳統、歷史銜接,更不刻意避開親情、愛情等題材的處理」。重要作品有《五陵少年》《蓮的聯想》《敲打樂》《在冷戰的年代》等。
余光中為目宿媒體文學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一系列:《逍遙遊》的傳主。
追蹤我們
目宿媒體▻www.facebook.com/poemmovie/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