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9《 經濟學人 》 社論&Letter:揭密台灣炒房吸血結構|中國廉價科技殺光歐美|日圓國債瀕臨毀滅|普丁大勝烏克蘭|伊朗求饒與英國崩壞
Автор: 雜書觀察室
Загружено: 2025-11-27
Просмотров: 3466
20251129 經濟學人 《 社論&Letter》: 中國創新超車西方 成本三分之一的機器人計程車與新藥開發 中國創新超車西方 成本三分之一的機器人計程車與新藥開
0:00 引言
0:10 中國下一步將主導什麼 (原文:What China will dominate next)
這篇文章指出,中國的創新和主導地位正迅速擴展到電動汽車、太陽能板和開源人工智慧以外的更多尖端技術領域。
• 新的主導領域:中國正在自動駕駛汽車(robotaxis)和新藥物研發這兩個前沿技術領域迅速邁進。
• 驚人的進展:
◦ 機器人計程車革命正在加速,這些中國的自動駕駛計程車製造成本僅為美國 Waymo 的三分之一,已累積了數百萬公里的行駛里程,並正在歐洲和中東建立合作夥伴關係。
◦ 在醫藥方面,中國已從仿製藥製造商轉變為世界第二大新藥開發國,特別是在抗癌藥物方面。西方競爭對手正向中國公司授權產品,未來中國出現醫藥巨頭的日子已不遙遠。
• 創新的關鍵要素:中國的成功歸功於深厚的人才儲備、龐大的製造業基礎和巨大的規模效應。例如,機器人計程車的生產受益於電動汽車大規模製造和雷射雷達等感應器供應的優勢。
• 監管的靈活性:一個更令人驚訝的成功因素是中國監管機構的靈活性和寬鬆態度。例如,在 2016 年中國提出成為「生物技術超級大國」的雄心後,藥物監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數量在 2015 年至 2018 年間翻了兩番,積壓的 2 萬份新藥申請在兩年內被清理完畢。
• 全球影響與西方應對:一波新的低成本中國創新浪潮將席捲全球。廉價藥物可能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益處。西方國家應該透過對傾銷和安全風險採取必要措施來應對競爭,但同時更應該反思如何提升自身的創新體系,學習中國私人部門的創造力和監管機構的靈活性。
7:46 這項修修補補的預算沒有給予英國所需 (原文:This bodge-it budget does not give Britain what it needs)
這篇文章批評英國財政大臣瑞秋·里夫斯(Rachel Reeves)提出的預算案是一個**「修修補補」(bodge job)**的工作,未能提供英國經濟所需的激進變革。
• 國家處於衰退風險:英國正處於令人擔憂的衰退之中,生產力增長微弱,借貸成本高企,並且面臨政治中間地帶崩潰的風險。作者認為,政府要麼選擇積極的變革來修復經濟,要麼將被迫面對金融市場或選民極端主義帶來的變革。
• 預算缺乏雄心和審慎:里夫斯女士的預算未能減輕英國在經濟和政治上的脆弱性。她雖然自詡審慎,但與她之前的計劃相比,未來四年增加了借貸。她的財政整頓措施大多被推遲到 2029 年 4 月才實施,屆時政府任期可能已結束。
• 優先考慮政治而非國家:這份預算優先考慮了工黨後座議員對更多支出的渴望。例如,她取消了對父母福利的「兩個孩子限制」,但未能通過改革來抵消不斷膨脹的福利支出(如針對養老金領取者和濫用殘疾福利的人士)。
• 稅收達到戰後最高點:為了填補財政缺口,政府採取了間接的增稅方式,例如將稅收起點凍結延長三年。如果稅收最終與支出持平,預計到 2029-30 財年,稅收將達到 GDP 的 38%,是戰後時代的最高水平。
• 錯失增長改革的機會:儘管英國經濟在 AI 採用、勞動力市場靈活性和老化速度上比其他歐洲大型經濟體更有優勢,但預算迴避了提振增長所需的痛苦選擇。政府在住房政策、脫歐帶來的經濟阻力以及高能源成本方面都表現得過於膽怯。
• 最終結論:這項修修補補的預算滿足了債券市場並安撫了工黨的後座議員,但無疑是將國家利益放在了第二位。這種缺乏對支出、稅收改革和增長的艱難決策,將無法阻止英國持續的衰退。
13:56 如何避免烏克蘭的不公正和平 (原文:How to avoid an unjust peace in Ukraine)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俄羅斯-美國和平談判的背景下,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應如何奪取主動權,以避免達成一個不公正的和平協議。
• 和平談判的威脅:俄羅斯-美國起草的 28 點和平提案最初看起來像是要求烏克蘭「有管理的投降」。這個原計劃會為下一場戰爭鋪平道路,因為它會阻礙烏克蘭的自衛能力,並獎勵普京(Vladimir Putin)的侵略。
• 外交斡旋與修改:在緊急峰會和談判中,美國國務卿、參議院共和黨人和歐洲領導人介入,試圖保護烏克蘭。最新修訂的 19 點版本已經移除了戰爭罪特赦,並放寬了對烏克蘭軍隊的限制(例如將上限從 60 萬增加到 80 萬)。
• 核心未決問題:儘管有所改善,但仍有最棘手的問題留待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討論,包括俄羅斯的領土要求、排除北約成員資格的憲法修改,以及美國安全保障的確切性質。
• 腐敗帶來的內部威脅:當前正值一場巨大的腐敗醜聞(如國家核營運商 Energoatom 的回扣案)震動澤連斯基日益集權且不受歡迎的政府之際。這場醜聞可能導致歐洲的支持變得更慢、更吝嗇、更具條件性。
• 成功的定義與外部支持的必要性:烏克蘭的成功在於成為一個繁榮、親西方的民主國家。為了避免不公正的和平,烏克蘭和歐洲必須掌握主動權。歐洲經濟規模是俄羅斯的十倍,應該透過慷慨的、多年的資金承諾來幫助烏克蘭解決人力和武器短缺的問題。
• 對正義的堅持:和平協議必須拒絕給予俄羅斯任何形式的特赦。若在協議中納入「對戰時行為的全面特赦」,將會固化有罪不罰現象,並侵蝕國際法律秩序的基礎。歷史教訓表明,允許罪犯逃避責任只會滋生新的罪行。
19:32 日本大肆揮霍的高市經濟學已過時十年 (原文:Japan’s big-spending Takaichinomics is ten years out of date)
這篇文章批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Takaichi Sanae)的大規模支出政策(即「高市經濟學」)在當前日本的經濟環境下已經過時。
• 當前的經濟困境:日本正面臨日圓貶值和債券收益率上升的有害組合。日圓兌美元在過去六個月內下跌了 9%,兌歐元的匯率創下 27 年來的最低點。同時,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已升至 1.8%,三十年期收益率升至 3.3%,達到了自 1999 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 高市經濟學的過時之處:高市早苗宣布了一項 17.7 萬億日圓(1,130 億美元)的補充預算,並公開批評日本央行溫和加息。在高通脹和高債券收益率的時代,她的大規模支出和低利率抱負已經不合時宜。
• 巨大的債務負擔:日本政府債務存量巨大,即使是收益率的小幅上升也會導致利息支出飆升。儘管通脹曾幫助將政府淨債務佔 GDP 的比例從五年前的 162%降至 130%,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到 2030 年,赤字將升至 GDP 的 4.4%左右,不斷上升的債券收益率、國防和老齡化人口支出將開始造成影響。
• 風險與警示:目前尚無類似英國「特拉斯事件」的金融動盪跡象,但如果對日本失去信心,可能導致破壞性的資本外逃。屆時,日本央行將被迫加息,財政部可能需要動用其外匯儲備來捍衛日圓。
• 與安倍經濟學的差異:高市聲稱是追隨安倍晉三的腳步,但安倍在財政上實際上更為保守。更重要的是,當前的經濟環境已經改變:日圓不再被高估,日本也不再需要努力擺脫長期通縮。
25:51 伊朗改革派伸出了援手 (原文:Iran’s reformists extend a hand)
該文章探討了伊朗政權在遭受軍事打擊和國內壓力後,意外地向西方伸出橄欖枝,呼籲重啟核談判的舉動。
• 意外的開放姿態:儘管伊朗在六月遭受了以色列和美國 B-2 轟炸機的 12 天轟炸,核設施和高級軍事人員受損嚴重,但德黑蘭的領導人現在卻渴望與世界開放接觸。
• 呼籲恢復談判:伊朗外交部長阿拉格奇(Abbas Araghchi)呼籲與美國特使維特科夫(Steve Witkoff)恢復談判。阿拉格奇宣稱伊朗準備與美國達成一個「公平和平衡的協議」,甚至可能允許外部人士(包括美國人)監督在伊朗領土上的和平鈾濃縮活動。
• 談判的動機與背景:伊朗政權面臨國內外壓力。在國外,其代理民兵組織力量被削弱。在國內,經濟混亂,通貨膨脹猖獗,三分之一的伊朗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普通民眾對水資源短缺、停電和物價飛漲等問題不滿。與西方的接觸正成為一種必要。
• 國內政治緩和跡象:伊朗政權在某些方面正在放軟姿態以求生存。例如,備受厭惡的道德警察已不再強制執行女性佩戴頭巾的法律。此外,政權開始使用民族主義的波斯符號取代激烈的什葉派伊斯蘭教訴求。
• 繼任風險與機會之窗:儘管談判存在風險(例如伊朗可能藉機重建常規導彈庫或秘密加速核武研發),但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似乎準備再次與西方接觸。由於他年事已高 (86 歲),他去世後,強硬派和改革派之間的權力鬥爭可能發生新的轉變。目前這個「窗口」是將伊朗與美國關係建立在新基礎上的不尋常機會。
31:57 台灣的房地產問題 (原文:Taiwan’s real estate problem)
這篇文章(以信函形式呈現)指出了台灣房地產市場問題的深層次根源是政治經濟學而非單純的貨幣政策。
• 根本問題:持有成本極低:作者認為,比中央銀行弱勢貨幣政策帶來的隱藏風險更根本的問題,是台灣房地產持有的低稅收制度。在台灣,持有房地產的成本幾乎為零,空屋稅僅限於紙面上,且土地價值評估遠低於市價。
• 稅制是流動性的「高速公路」:稅收制度是故意建立的,它為中央銀行釋放的流動性資金「建立了一條高速公路」,將資金直接導入房地產市場,推高房價。
• 既得利益集團構成改革障礙:這種結構之所以堅不可摧,是因為它與台灣政治獻金制度的核心利益完美契合。金融集團、開發商、地主以及政商網絡都從中獲利,並且是台灣選舉政治的主要金主。
• 對社會經濟的破壞性影響:房地產市場變成了一場「零和遊戲」,迫使全民參與。
◦ 年輕一代背負著房價收入比高達 10 至 20 倍的房貸。
◦ 中產階級為了保值財富,成為不情願的「投資者」。
◦ 真正的生產性投資停滯不前,因為資本被抽乾流入房地產。
◦ 這是導致台灣低薪、消費疲軟和生育率崩潰的真正根源。
• 結論:相較於美國潛在的關稅威脅,台北的既得利益集團才是改革的真正障礙,這是一個政治經濟學上的「戈爾迪之結」(Gordian knot)。
#經濟學人 , #economistpoint , #economist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