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工具,这是一個攻守兼备,既保守又激进的投资指南,也是有广泛适用性的工具| 每天听本书 | 有声别裁
Автор: 有聲別裁 Yousheng Biecai
Загружено: 17 мар. 2023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738 просмотров
今天为你解读的书叫《财富工具》。
你可能已经猜到了,这是一本关于投资理财的工具书。不过请注意,这本书说的可不只是投资的工具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它的理念和原则。它是一本攻守兼备,既保守又激进的投资指南,有广泛的适用性。
为什么说它激进呢?这本书一开始就推翻了几个常见的投资原则。比如大家都相信,投资时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但作者提出,收益和风险并不总是对称的,它们一共有四种组合,包括高收益低风险、低收益高风险的状况,都可能存在于市场中。所以我们要尽量寻找理想的投资方式。再比如,很多投资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但作者认为,真正好的投资策略不是为某类人量身定制的,而是有很强的通用性。这就是他写这本书的初衷。
那么什么是好的投资策略呢?按作者的观点,就是攻守兼备、稳中求进的策略。比如他在书中介绍的一种投资工具,叫可转债,就代表了这样的策略。因为在他看来,财富工具分两类:一类是波动较大、进攻性强的投资,比如股票,是争取财富的工具;另一类是波动较小、防御性强的投资,比如债券,是保存财富的工具。而可转债可以在股票和债券之间切换,既能争取财富,又能保存财富,是一个攻守兼备的投资工具。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攻守兼备呢?道理很简单,如果不进攻,就不能增加财富;如果不防守,就可能丢掉财富。换句话说,作者非常强调风险控制和本金安全;他坚决反对加杠杆,也就是借钱投资;并且认为,用于保障当前生活的短期资金,不要想高收益,关键是安全第一。从这个角度看,作者的投资理念是比较保守的。在此基础上,他总结了关于投资的两个基本原则:分散和低估——所谓分散,就是投资不能集中在少数品种上;所谓低估,就是买入价格低于正常水平的投资产品。分散是为了保障资金安全,低估是为了把握赚钱机会。这就是稳中求进的理念。
我相信对大多数人来说,攻守兼备、稳中求进是最可行的投资思路,所以我愿意为大家介绍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刘诚,是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负责人,有超过十年的投资实战经验,曾出版过畅销书《投资要义》。他认为要想预测未来是不可能的,没有人能真的能预见未来,投资者需要的是应对未来变化的工具箱。而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传递一套有效实用的投资策略,帮读者用简单的操作践行朴素的投资哲学。
接下来,我就分两部分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是解释稳中求进的投资理念和原则。包括如何对资金作长短期配置,为什么要采取分散和低估的投资策略,怎么识别系统性的机会和风险,等等。第二部分是介绍攻守兼备的投资方法和工具。包括怎么挑选股票和指数基金,怎么通过可转债这种特殊的投资工具达到攻守兼备的目的,等等。希望听完之后,你能对投资这件事有更多的认识和感悟。
第一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稳中求进的投资理念和原则?
在正式讲述之前,先要介绍作者的一个重要观念。他把投资看作打猎:如果你是一名猎手,狩猎技巧和狩猎范围共同决定了你的收获;同样,作为一名投资者,掌握的投资工具越丰富,找到好的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越高。所以在本书里,作者一共介绍了5种投资工具:股票、指数基金、可转债、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其中最简单的是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它们主要是用于保存财富的工具,就从它们说起。
说到它们,又绕不开资金的分配问题。因为不管做什么投资,我们必须储备一部分资金用来支付当前一段时间的生活开支,因此要把自己的总资产划为长期和短期资金。作者的习惯是把3年之内可能要花的钱划为短期资金,作为日常消费、衣食住行、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储备。再把3年之内不会花的钱划为长期资金,用来做长期投资。它们的定位不同,投资方向也不同。
作者认为,能帮人赚钱的只可能是长期投资;短期资金的作用是让我们安稳、顺利地度过未来一段时间生活,所以不要追求高收益。短期资金的数额通常不会太大,拿去投资即便赚了钱也改变不了生活状况。它每年的收益是3%,还是6%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资金安全。否则就像有些人,拿着短期资金乱投资,一旦亏损,不但弄得生活一团糟,还需要拿长期资金去弥补,动摇整个投资计划,结果得不偿失。
因此针对短期资金,这本书只介绍了两种投资工具: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几乎没有风险,每年的收益略高于1年定期存款;债券基金历史上的平均年收益率大约是6%,但可能有波动。除此之外,其他的短期投资工具可以不用考虑。具体来说,一年以内的储备资金可以买货币基金;一年到三年的储备资金可以买债券基金。但无论是买货币基金还是债券基金,都应该注意要分散购买。
听到这儿你可能问,这两种基金不是很安全吗,为什么还要分散投资呢?
没错,这就是作者要强调的,作为投资者,要把分散投资的习惯时刻渗透到血液里。就像我们不应该把所有钱存到同一家银行,不该把所有收入都寄托在一个客户身上一样。因为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认知盲区,难以预判未来会发生什么。所以作者的基本投资理念,可以用两个词概括:分散和低估。关于什么是低估,后面会详细解释。这里先解释为什么要分散投资。
作者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假如你去参加一个投注游戏,每次投注的胜率都是90%,你会怎么办?是分散投注,还是集中投注呢?如果你是集中投注,每次都押上全部资金,用不了多久,只要碰上一次小概率失败,你就会丢掉所有资金。但如果你把资金分成10个等份,每次只投注资金的10%,到最后按照概率,你就会大获全胜。而投资也一样,如果你每次都把全部资产押在一个最看好的对象上,短期来看也许能有高收益,但一旦遇到一个小概率的错误,就会把之前的积累全部清零。所以在投资中,分散是必须要做的,也就是所谓的“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然,对这个问题也是有争议的。比如巴菲特认为,分散投资会降低收益,他说:你为什么要用资金买入十只自己比较看好的股票,包括第十看好的股票,而不是用全部资金买入自己第一看好的股票呢?但作者认为,普通人的眼界不能跟巴菲特比。作为普通人,我们看好的股票能优于看衰的股票就很不容易了;更别说能确保自己第一看好的股票能优于第十看好的股票,那是“股神”才有的洞察力。普通人还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做分散投资。
另外很多人不愿分散投资的理由是,我们没有精力去了解太多行业、分析太多公司,所以只能重点研究,集中投资。但是作者认为,对于99%的投资者而言,分析公司是没用的,甚至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因为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2011年,他从各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某头部企业在房地产市场的竞争地位和发展前景,并且对分析的结果自信满满。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5年之后这家公司因为意外并购,发生了重大股权变动,管理团队重组,严重影响了业绩。
所以作者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研究公司对投资几乎没用。投资的最优策略不是“十年磨一剑,毕其功于一役”,而是“分散下注,实现大概率的平均胜利”。换句话说,既然分析公司没用,那么投资赚钱的方法就一个:买入被低估的股票。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