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網紅認為,台灣在人情味、健保和治安方面勝過美國,但遺憾台灣同志因孝順壓力難以向家人出櫃
Автор: Teddy Lai 賴泰迪
Загружено: 17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6 353 просмотра
Ellery的IG: / e.ll.e.r.y
Ellery的YT: / @elleryprescott
我是在口譯課上認識 Ellery 的,之後又透過 Andrew 再次熟識。
Ellery 在美國威斯康辛州長大,從小就對中文產生興趣。他會從雜誌上臨摹中文字,覺得那些字非常迷人。14 歲那年,他開始在學校正式學中文。老師輕鬆、有趣的教學風格讓學習變得不再那麼遙不可及。不過,在多年受到老師和同學誇獎之後,Ellery 到了中國才發現,其實自己的中文並沒有那麼好。他不太適應中國教育的嚴格,也受到打擊,因為他發現自己的中文發音有大約三成是錯的。儘管如此,他還是下定決心重新學好中文,如今已經能夠流利又清晰地表達。
大學畢業後,Ellery 想搬到一個講中文的國家。在中國,許多人在他出櫃後就不再聯絡,因此他最後選擇了對 LGBTQ 社群較為友善的台灣。他也發現台灣在許多方面比美國更宜居,例如全民健保制度和相對便利的大眾交通。
剛來台灣的時候,Ellery 堅持只說中文。有四、五年的時間,他只會跟講中文的外國人互動。如果有台灣人想找他練習英文,他也會委婉拒絕,轉而尋找其他人聊天。
不過,Ellery 發現自己在台灣要交到知心朋友並不容易,這與他直接的說話方式有關。他覺得台灣人剛認識別人時都非常有禮貌,而且這份客套會維持很久。相比之下,Ellery 表達好感的方式是開玩笑、分享自己的私事。他發現,大約九成的台灣人會因此感到吃驚,甚至覺得他「太用力」想拉近關係。儘管如此,他還是交到了幾個能夠接受他隨性風格的朋友。
這種外向的性格也延伸到了他的網路觀眾身上。Ellery 認為,很多人其實也想像他一樣自在表達自己,只是礙於朋友、家庭或職場的壓力。他特別觀察到,台灣男性對伴侶的限制較多,因此有些女生會希望與外國人交往。
Ellery 對別人持不同意見很開放。他也覺得「發言權」這件事在台灣蠻有趣的。他發現,很多人認為你必須當了三十年教授才有「資格」發表看法。但 Ellery 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對任何議題發表意見。作為一個在台灣住了十多年、中文流利、對本地文化有一定理解的外國人,Ellery 認為他能從美國人的角度,提出對台灣的深刻觀察,這樣的角色其實很少見。
他也覺得有些台灣人對他的「讚美」感到嫉妒。比如他觀察到,有些台灣人去美國後會覺得沒有人在意他們英文講得好不好。他開玩笑說,如果台灣人也想當「在外國當網紅」,那不如搬去芬蘭住個十年。
儘管台灣越來越開放,Ellery 身邊還是有很多同志朋友不敢對父母出櫃。他知道這是因為台灣傳統文化中很重視孝道。他認為這樣的文化有其正面價值,比如提醒人們對父母的養育之恩要心懷感激。但同時,他也認為「孝順」往往讓人無法向父母展現真正的自我。Ellery 說,他不會主動去改變這裡的文化,但如果台灣人願意重新思考「孝道」的一部分,他相信,父母會變得更願意接納孩子的真實樣貌。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