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水景~1
Автор: 陳宗嶽
Загружено: 11 сент. 2016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63 просмотра
2013.07.26遊「圓明園」水景
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位於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占地五千餘畝。整個圓明園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春園三大塊區域組成,也稱:圓明三園。每個園區都有獨立的大門出入,三個區域又有門相連,曲徑通幽。除了這三園,周邊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的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繞在圓明園周邊,故有「萬園之園」的美譽。
「圓明園」這一名稱是由康熙皇帝命名的。康熙皇帝御書三字匾牌,就懸掛在圓明園殿的門楣上方。對這個"圓明"雍正皇帝有個解釋,說「圓明」二字的含義是:「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意思是說,「圓」是指個人品質階級標榜明君賢相的理想標準。
又有一說:「圓明」是雍正皇帝自皇子時期一直使用的佛號,雍正皇帝崇信佛教,號「圓明居士」,並對佛法有很深的研究。著有《御選語錄》19卷和《御製揀魔辨異 錄》。
圓明園系一座水景園,水面占全園面積一半以上。在山環水繞之中,分佈著140多個景區,彙集了當時江南若干名園勝景的特點,融中國古代造園藝藝術精華,以園中之園的藝術手法,將詩情畫意融化於千變萬化的景象之中。其中有50多處景點直接模仿外地的名園勝景,如“平湖秋月”、“蘇堤春曉”、“三潭印月”、“曲院風荷”等,都來自於杭州的西湖十景,不僅模仿建築,連名字也照搬過來。還有仿桃花源的“武陵春色”、仿廬山的“西峰秀色”、仿獅子林的“疊石迷宮”等等,彙集了無數天下勝景和名園的精華。
圓明園主要由兩大區域構成:福海景區、後湖景區。福海是園中最大的水面,取「福如東海」之意,是當時皇家御園的水上遊樂中心。海的中央有三個以橋樑連在一起的大小不同的方形島。沿福海四周是眾多的小水面迴環縈繞,配以疊石堆山、聚土成崗,形成近百處層層疊疊、山復水轉的自然空間,宛若天成。大小水面互相依託,相映成趣。象徵著百川歸海,四方水流均歸福海,體現了四方歸順的寓意。
後湖景區在福海西部,環繞後湖構築有九個小島,是全國疆域「九州」之象徵。各島的園景各有特色,又彼此相借成景。
綺春園:綺春園也稱「萬春園」,位於圓明園的南部,由竹園、含暉園、西爽村、以及春和苑的北半部組成,曾是清嘉慶帝長年園居的主要處所之一,道光之後,主要是作為太后太妃們的園居之地。園內各處小景點眾多,是一個小型水景園的大集合。而今,綺春園是圓明園每年一屆的荷花節主場地。園內水面上種植有大片的荷花,盛夏時節,荷花怒放,整個綺春園一片奼紫嫣紅。
長春園:春園位於圓明園東部、綺春園以北,以大型水景為主體。
,1860年10月初(咸豐十年八月),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逼近北京,6日聯軍循城追擊清軍至圓明園。法國將軍孟托邦率部率先闖入。次日英國侵華軍全權專使額爾金等進佔。侵略者肆無忌憚地搶劫園中金銀珠寶,秘笈古玩。聯軍官兵幾乎每人都掠到數以萬計、十萬計,乃至百萬計的財富。13日留守北京城的清朝大臣交出安定門,英法聯軍控制了北京。奕代表清政府與英法議和。為壓迫清政府作出更多的讓步,掩蓋焚掠圓明園的罪行,英法聯軍以報復清軍虐殺俘虜為名,在18日、19日出動數千軍隊,有計劃地焚燒圓明園。園內殿宇樓閣陷入火海之中,大火連燒三天,煙雲蔽日,籠罩北京。經此浩劫,這座聞名於世的皇家園林只剩下一片殘瓦頹垣。因此,今日被中國大陸列為愛國教育的歷史罪證。
如今,暫且放下歷史創痛,坐在划著的一葉小舟中,穿梭在荷葉間之間,也是一種不錯的體驗。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