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斯兰党加紧传统教义控制,安瓦尔却苦守温和路线,马来西亚或将在宗教保守主义的深渊中错失科技经济腾飞的黄金十年,走向区域失衡与全球脱节的边缘安华铁腕调整党选规则,意图避开阿兹敏式惊变
Автор: 马来西亚华人时政评述
Загружено: 1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368 просмотров
最近越来越多马华公会党员退出马华队伍,选择转投土团党旗下的臂膀组织,这股人事变动不仅令马华内部的士气动摇,也让魏家祥所领导的马华高层陷入了新的政治难题。要知道马华是马来西亚国阵内历史最悠久的华裔政党之一,历经敦陈修信和林良实等前辈领导,从初期与巫统协作到后来的在国阵内部扮演关键华人代表角色,都在过去几十年间积累了一定的社会基础。然而自第十四届全国大选后,马华面临严峻考验,选票流失与影响力日渐薄弱,许多基层党员开始质疑党领导层的政治路线。魏家祥自接过马华公会总会长一职以来,本来希望通过与其他国阵成员党如巫统及前首相纳吉阵营的合作来挽回颓势,但在希盟与国盟多次轮替执政的大背景下,马华作为传统华基政党的话语权逐渐缩水。与此同时,土团党由前首相马哈蒂尔与慕尤丁在2016年创立后,一直致力于吸纳不同族裔背景的党员,虽然它起初给人“土著优先”的印象,但在希盟执政时期的改革声浪下还是赢得不少政治青年的青睐。如今马华流失的党员选择加入土团党的臂膀组织,往往是看中其近年在政坛的崛起势头,以及与巫统竞争中的种种优势。对于魏家祥个人而言,这些党员的“倒戈”动作无疑冲击其在党内的威望,也让他推行的重整路线受到更多质疑:倘若再无法提出足以让党员相信的改革方案,马华恐怕还会进一步出现流失潮。在外部政治生态方面,这一现象也预示着国阵内部的分化正在加深,马华在华裔社群的代表性若持续下滑,就会在来届大选与其他华基政党如行动党等竞争中更显吃力。若魏家祥及马华高层未能及时止血,党在国阵内的话语空间可能被更具实力的新兴势力取代,这也影响国阵在多元选区的吸票能力。未来要是土团党能成功团结各族青年,甚至与其他小党结盟,或许有机会在朝野之间左右逢源,进一步分薄马华的传统支持。当然也不排除阴谋论的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土团党刻意安排的一场扩张策略,透过吸纳马华党员来彰显更开放的政治格局,从而为下届全国大选谋求更广泛的基础。无论如何,马华要想稳住局面,就必须抓紧时间整合党内力量,并重新取得华人社会对其政治定位的信任,否则在面对行动党、民政党以及土团党等多方夹击时,将难以维持昔日的光环。我个人判断,如果魏家祥能够与党内各派系协调,推出更贴近民生与多元价值的政策,或许还来得及挽回党员与选民的支持;反之,若对内部矛盾与外部形势估计不足,马华可能在未来的政治版图中进一步边缘化。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选举制度上有着看似相似却内在大不相同的运作方式。先从新加坡的总理推举机制说起,新加坡人民行动党自建国以来几乎一直掌握国会多数席位,现任总理李显龙在内阁中拥有主导权力,由总统哈莉玛雅各布在形式上进行任命,但由于总统的行政权限相对有限,执政党基本上能确保核心领导层顺利完成交接。如今舆论焦点放在新加坡副总理黄循财的“接班”前景,舆论普遍猜测人民行动党将通过下届大选进一步巩固黄循财的政治地位,毕竟工人党虽在国会中拥有少数反对党议员,但其影响力依然难以撼动执政党。新加坡选举制度采取的是单一选区和集选区并行模式,大选时往往能够通过集选区制度确保执政党在华人占多数的社区更易胜出。相比之下,马来西亚的首相推举则更具“皇室因素”,依据联邦宪法规定,最高元首需在选后从获得多数支持的议员阵营中委任首相。现任首相安华依布拉欣是由希盟、国阵等多个政党结成的联合政府推选得以执政,最高元首再正式确认。马来西亚政局常常在选后才见分晓,如当年慕尤丁、依斯迈沙比里先后担任首相的过程,都引发了广泛的政治角力与党派谈判。马来西亚的部长委任要考虑到党内派系平衡、盟友诉求和地缘政治因素,而新加坡则以执政党核心圈决策为主,用人标准较为精英化、重视专业背景。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采用小选区竞选,得票高者直接胜出,但随着选区族群成分复杂、各方利益交织以及多党竞争激烈,马来西亚每逢大选都可能出现“突围”和“青蛙跳槽”的戏码。而新加坡的反对党能否真的在下届选举中给人民行动党制造强劲挑战?不少政治观察家认为工人党和前进党的确在特定选区逐渐壮大,但若无重大政治争议或经济危机动摇社会信心,执政党仍能通过多层次的社会政策与竞选宣传保持高支持度。从历史来看,新加坡曾经历过几波较具代表性的选情波动,如2011年大选工人党夺下阿裕尼集选区便引发热议;如今政府针对通胀、房屋政策以及外劳配额等问题的应对方式,也会在未来选举中扮演关键因素。不少人揣测在李显龙卸任后,黄循财可能进一步聚焦经济振兴和社会保障,以迎接新常态下的国际竞争挑战。同时也有人提出阴谋论,揣测若反对党势力联合或出现意外的政治丑闻,或许会冲击人民行动党的长期统治。然而,以新加坡政治传统和严密治理结构看来,这种概率相对较小。综合来看,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选举制度都体现了本国的政治基因:前者维持高度集中与精英治理,后者则多党对峙、注重拉拢盟友。展望后续局势,新加坡有可能在平稳中完成领袖交接,依旧由人民行动党掌控绝对优势;马来西亚则更容易受到党派纷争与政坛变数左右,目前安华内阁虽略显稳固,但要真正落实改革仍需克服党内外考验,也可能随时面临在野党组织新联盟的压力。两国在选举制度的差异将继续塑造不同的政治生态与决策走向,各自形成不同的权力结构与社会期望。若要断定孰优孰劣,恐怕得因地制宜地评估国家规模、历史因素和选民心理,但可以肯定的是,只要内部与外部的竞争态势持续存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都必须不断调适政治体制,以应对经济和社会的多重挑战。
老实说,团结政府从2022年大选后成立至今,乍看之下确实已经走过关键的磨合期,首相安华领导的希盟、国阵以及东马政党联盟在过去两年多里,经历了最初的不信任到逐渐形成一套相对稳定的执政模式,尤其在完成六州选举之后,外界普遍预期他们可以延续执政到任期结束,然而近期不断传来的内部不和、暗流涌动的传言,却给团结政府的前景平添了几分变数。第一股暗流与巫统前首相依斯迈沙比里有关,他虽在巫统加入团结政府后逐渐被边缘化,但由于其助理涉嫌贪污的案子被炒作,竟引发部分人猜测他或可带领十三名国会议员退出团结政府,尽管沙比里本人已公开澄清这不过是谣言,但这也说明巫统内部仍有属于他的派系势力,一旦在国阵内部对处理此事的手段或对沙比里派系的态度上出现差池,就可能引起更多不满,国阵内部对团结政府的支持度也会因此产生动摇。第二股暗流来自一直虎视眈眈的国盟,尤其是在土团党主席慕尤丁和多名重要领袖如阿兹敏等人的积极推动下,国盟持续打出只要他们补选或州选取胜,就能让团结政府倒台的口号,来凝聚支持者士气。国盟秘书长事实上是哈姆扎,但外界常常关注的是阿兹敏在党内的号召力,他多次放话要求土团党的各地区部今年做好闪电大选的准备,企图让外界相信团结政府看似“随时会垮”,再通过挖角马华等党内的资深领袖来营造“国盟已经赢得更多多元支持”的印象,增加团结政府的内在压力。近期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的补选正是一次考验,若团结政府在这个原本被视为国阵传统地盘的选区失利,国盟势必大肆宣传“人心已变”,进一步动摇政府威信。更大的挑战或许来自今年内沙巴州选的严峻形势,沙盟、民兴党及沙巴巫统都是团结政府在联邦层面的重要盟友,可在州议会里却是针锋相对的竞选对手,彼此之间你攻我挡已非新鲜事,如近期沙巴议员疑似贪污录音曝光事件,就被沙巴巫统拿来猛攻沙盟,互相攻击本在选举中常见,但如果战况过于激烈到双方撕破脸,对日后在联邦层面的合作势必留下难以愈合的裂痕,在国阵和希盟内部本来就常有争议之际,再加上东马势力可能的冲突,若处理不当,难免让国盟有机可趁,借此鼓吹团结政府的“不团结”。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暗流虽不断袭来,却并未真正形成可撼动政府执政根基的海啸,一方面巫统在纳吉入狱后权力结构重组,加上沙比里自身势力虽有影响力却不足以单独主导党内大局,另一方面国盟虽然选举攻势凌厉,但尚难在国会席位上达到彻底扭转局势的程度,沙巴州选也更多是一州之选,除非内部爆发重大冲突,否则不太可能让联邦层面的团结政府即刻崩解。因此,团结政府目前依旧握有相对稳固的资源与谈判筹码,只要安华与希盟、国阵、东马盟党各方能谨慎处理内部派系及选举上的纷扰,及时沟通,化解歧见,他们仍有很大机会撑到下一届全国大选,但倘若小摩擦一再发酵、互相猜忌与攻讦不慎升级,也难保不会出现意料之外的倒台变数。正因如此,2023年至2024年这段时间的政治风云恐怕还会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可能让国盟机会主义式的敲边鼓变成现实,也难免有人会借此散布阴谋论,称团结政府或许已经命悬一线。然而就眼下来看,团结政府依旧掌控行政资源,并在过去几场州选和补选中保持了关键地带的基本盘,不太可能轻易土崩瓦解,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能高枕无忧,种种迹象都表明未来政治博弈依旧相当激烈,只有在内部和谐与民意支持中取得平衡,才不会一步走错就被对手以“闪电大选”或“组新政府”之类的声浪追击。综合而言,只要团结政府领导层见招拆招、保持团结,及时化解内部矛盾,就极有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顺利把政权保持到下一届大选。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