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運動人口增3% 醫師:日行7000步
Автор: 大愛新聞DaaiNews
Загружено: 16 янв. 2023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536 просмотров
疫情過去後,您有重拾運動習慣嗎?根據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統計,國內不運動人口,隨著疫情增加3%,而且不運動的人大多是三、四十歲中壯年。專家呼籲,不用對於挪出時間來運動有壓力,其實只要在日常中想到就動一動,一天累積七千步,就有助健康。
民眾:「平常會去健身房,那疫情就沒有去,一個星期可能本來三~四天(運動),可能就沒有了。」
回顧疫情嚴峻時,防疫管得嚴,也不想出門增加染疫風險,運動頻率隨之遞減,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統計,國內不運動人口,10多年來好不容易從19%降到15%,疫情之後又回升到18%。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秘書長 張東洋:「體育署的調查是30歲到60歲,運動人口大概20%到22%,從來沒有超過25%,最慘的是誰呢?女性,大概30來歲,這是剛好在增產報國,照顧家庭又工作,女性只有17.6%。」
瑜伽老師 黃惠如:「從人類生理學的角度來看,所以人本來就天生不愛動的,可是我們古代的時候會要去打獵,或是被動物追,或是需要慶典的時候,整個晚上都跳舞,可是我們現在就是不用了,所以我們就會回到我們天生原本設定的DNA。」
運動變少,影響最多是代謝疾病增加,醫師表示門診量增加3%到5%,而當這些不運動壯年人口再過一二十年成為老人,恐怕埋下疾病危險因子。
台安減重中心醫師 糠榮誠:「你的熱量消耗不行,肥胖本身會造成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之外,甚至跟癌症有很大關係,像女生乳癌、卵巢癌,這些都有關係,那男生大腸癌、胰臟癌。」
台灣健康運動聯盟秘書長 張東洋:「哈佛大學有一個研究,(一天)七千步是最適合健康的,生活步數大概三(千)到五千步,那一個人如果真正去健走去小跑步,一個小時可以七千多步,那你原來已經有三千多步,如果再走個半個小時,是不是又有三千多步。」
瑜伽老師 黃惠如:「因此你需要更加地為自己創造所有會讓你動起來的任何一點機會,我會建議3個動作,會分別讓你去運動到你的下半身、你的核心跟你的上半身,目標是大腿平行地面,所以其實你的下半身會滿痠的,然後核心收穩越低,當然就越痠了,好,手在肩膀的正下方,十根手指穩穩地張開,把自己的身體撐上來,兩腳往後踩,腳往後頂肚臍往上,雙手推地,眼睛看前方一個點,目標是30秒。(另外)就是伏地挺身,但是比較輕鬆的版本,所以是跪姿的。」
專家認為,一星期只要三天達到七千步,就算是規律運動,醫師也表示,不需要刻意空出時間,想到動個幾分鐘就好,也能幫助身體維持好機能。
林亦庭 徐英豪 台北報導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