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殺豬盤」:明星偶像是騙子,遊戲變成「吞金獸」專為兒童量身定製的騙局,讓我看出了一身冷汗!詐騙集團竟盯上小學生?
Автор: 粵語頭條
Загружено: 6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6 836 просмотров
近年嚟,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連小朋友都成為咗目標,真系令人心寒!你聽過「兒童盤」未?呢種系專為未成年人設計嘅新型「殺豬盤」,利用佢哋嘅興趣同心理弱點進行詐騙。而家最常見嘅「兒童盤」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首先,詐騙分子會以免費遊戲皮膚或者咭片做誘餌,吸引小朋友參與線上交易;其次,佢哋會冒充小朋友鍾意嘅明星或者偶像,引誘佢哋加入所謂嘅「粉絲群」,跟住以侵犯明星私隱為由,要挾小朋友提供家長嘅私人信息。仲有,一啲不法分子會瞄準小朋友戴嘅電子手錶,通過撥打詐騙電話或者線下接近嘅方式,盜取手錶入面嘅電話卡,再轉賣俾電詐集團牟利。呢啲手法同以往針對成年人嘅詐騙如出一轍,真系防不勝防!
例如,詐騙分子會引誘小朋友掃描二維碼,跟住話佢哋嘅賬戶被凍結,需要解封,再要求下載不明軟件或者進行遠程控制,從而偷取財物。由於小朋友社會經驗不足,防範意識薄弱,呢類騙局好容易得手,導致好多家庭蒙受損失。徐麗就曾經親身經歷過咁樣嘅事,諗起都覺得心驚膽跳。當時正值寒假,佢對仔仔玩手機嘅行為比較放任。有一晚,佢照常去仔仔房間送牛奶,意外發現仔仔同一個生埗人視頻通話。對方帶有南方口音,普通話講得唔正,仲要求仔仔去攞家長嘅手機配合處理問題。徐麗即刻警覺,意識到可能系一場騙局,於系即時切斷通話,並詳細問清楚仔仔嘅經過。原來,仔仔喺玩遊戲時見到「免費領取遊戲皮膚」嘅消息,心動之下加咗一個自稱「客服」嘅微信。對方叫佢掃描二維碼,跟住話「未成年人操作導致賬戶被凍結」,要求佢用家長手機進行遠程操作「解凍賬戶」。徐麗話:「一聽就知系老千,但小朋友唔識,嚇到半死,好彩我及時發現。」
除咗徐麗嘅經歷,仲有唔少類似嘅案例。1月17日,學生楊某被誘騙加入「新年紅包群」,對方以「未成年人違規操作」為由,騙取咗12.7萬元。1月30日,陳先生嘅初中女兒因為購買明星咭片,被生埗網友以「掃碼違規」為由,騙走1.5萬幾蚊。1月31日,藍女士嘅女兒被冒充差人嘅老千恐嚇,話佢「未成年人上網需配合調查」,結果被騙3.2萬幾蚊。徐麗感慨:「而家嘅老千唔單止識講大話,仲精通高科技,甚至好了解小朋友心理,真系防不勝防!」
如果你以為只有貪玩嘅小朋友先會上當,咁你就錯喇!邢女士嘅仔仔小博系年級第一名,平日只用手機查資料、學英文,從來唔打機或者用娛樂軟件。寒假期間,佢上網課時偶然刷到一個廣告:「免費領取全科學習資料,加群立即贈送!」小博掃碼入群,果然收到名校真題解析同名師課件。幾日後,群入面一位「老師」推出「VIP衝刺資料包」,標價9.9蚊。小博覺得好平,就付咗錢。點知對方話「未成年人操作導致賬戶凍結」,並以「警方調查」為由,誘導佢用老母手機過數「保證金」同「解凍費」。
最終,小博俾人呃走咗6800蚊。「呢種騙局利用咗小朋友心智未成熟、容易信人嘅特點,同時製造緊張同恐慌情緒,令小朋友喺慌亂中聽從老千嘅指示。」邢女士話,「由於小朋友缺乏辨別網絡詐騙嘅能力,加上對『賬號凍結』『法律責任』等講法嘅恐懼,最終跌入咗陷阱。」
有啲家長甚至因為咁樣損失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除咗以遊戲皮膚、明星偶像做誘餌嘅線上詐騙,線下針對小朋友嘅騙局同樣層出不窮。例如,網絡上經常俾家長吐槽嘅電子手錶詐騙。不法分子以「借電子手錶打電話」為由,呃走或者偷走小朋友嘅電話卡,之後轉賣俾人用嚟打詐騙電話。
徐麗個仔嘅同學就曾經遭遇過呢類騙局。由於手錶綁定嘅手機號碼系爺爺嘅,導致爺爺被列入通訊「黑名單」,帶嚟唔少麻煩。除此之外,仲有老千喺學校門口冒充工作人員,聲稱送教材或者學習資料,仲準確講出班主任個名,誘騙小朋友幫手搬嘢,趁機將佢推上車擄走;或者故意騎車撞低小朋友,扮關心叫嚟「救護車」,其實系改裝車,小朋友一上車就難脫身;更有甚者,利用同齡小朋友接近目標,建立信任後以各種理由將佢哋呃走。相比於線上詐騙,線下詐騙更直接利用咗小朋友嘅物理環境同社會經驗空白。無論系電子手錶嘅「借還遊戲」,定系生埗人嘅「角色扮演」,都喺逼小朋友喺真實場景中快速做出判斷。
而家長往往低估咗呢種風險——佢哋可以設置手機支付密碼,但好難教識小朋友點樣喺人來人往嘅街頭守住個人信息。「唔好話小朋友,就連大人有時都難辨真假。」邢女士話,「佢哋偽造各種公章同證件,仲通過非法渠道獲取咗小朋友所在學校嘅班級信息,甚至知道家庭住址同家長姓名,呢種『數據刺客』式嘅精準打擊,往往令毫無社會經驗嘅未成年人瞬間崩塌。」事實上,無論喺學校定喺屋企,大多數小朋友都接受過「反詐教育」。好多小朋友比家長仲熟悉防騙口訣。有心理老師曾經做過測試:85%嘅學生能夠脫口而出「唔好輕信生埗電話」,但當面對「明星」或者「差人」、「律師」等身份時,仍然有63%嘅人揀屏蔽家長。
隨住科技嘅發展,騙術亦喺升級,老千可能利用AI技術偽造明星形象,通過視頻通話或者語音消息同小朋友互動,甚至模仿偶像嘅語氣同風格,令小朋友深信不疑。呢種高度逼真嘅騙局,唔單止令小朋友難以分辨,亦令傳統嘅反詐教育顯得力不從心。需要話嘅系,相當一部分家長存在「補償心理」——明知小朋友沉迷遊戲,卻以「偶爾氪金無妨」為由縱容,無形中埋下隱患。徐麗就系因為放任個仔玩遊戲,險些造成財產損失。
但系,即便設置咗「防沉迷系統」,亦可能成為老千嘅突破口。佢哋會以「幫助解鎖防沉迷設置」為誘餌,對小朋友實施詐騙。「而家嘅小朋友都好醒目,無論手機系圖案鎖定係數字密碼,佢哋總有辦法知道。」「而且,家長對自己嘅小朋友通常唔會設防,邊個會諗到有一日會成為老千嘅目標呢?」俾人呃走6000幾蚊後,小博哇哇大哭,情緒低落咗好長一段時間。佢點都諗唔通,自己只系想買一份學習資料,點解會上咗老千嘅當。
嗰段時間,個仔幾乎唔肯講嘢,就好似俾全世界呃咗咁。一個十幾歲嘅細路,仲未真正踏入社會,就已經俾社會「毒打」咗一次。作為家長,我既心痛又無奈。喺騙局同天真之間,我哋到底應該做啲咩呢?小博系幸運嘅,佢老母邢女士冇責怪或者批評佢,而系一直安慰佢、開解佢。不過,有啲細路俾人呃咗之後,唔單止冇得到理解,反而可能面對家長嘅責罵,甚至更嚴重嘅懲罰。呢種二次傷害,往往比騙局本身更令細路感到痛苦同無助。
據一啲家長反映,有啲學校喺學生遭遇詐騙之後,仲會對學生進行點名通報,差人亦會去學校做反詐宣傳。校領導同老師因為唔想被問責,甚至直接話俾學生知,俾人呃咗之後唔准報警。「如果報警,細路嘅老師可能會惹麻煩,需要提交大量材料,仲要倒查反詐教育記錄,甚至可能被問責。喺我哋呢度,俾人呃咗之後唔可以輕易報警,否則單位領導會被追責,俾人呃嘅細路仲可能會被通報批評。」一位家長透露。
「細路第一次俾人呃嗰陣,內心其實系非常難受嘅。細路雖然細,但都有自尊心,佢哋都需要面子。如果對細路進行公開批評或者通報,雖然教訓可能記住咗,但內心可能會留下童年陰影,影響佢哋嘅心理健康同成長。」兒童心理學研究者陸女士話,「反詐教育唔應該變質成『道德審判』,我哋需要建立更科學嘅預警機制——例如將受騙案例匿名化處理,用繪本、動漫等佢哋鍾意嘅形式呈現出嚟。」
喺社交媒體上,家長對細路俾人呃之後嘅處理方式亦展開咗熱烈討論。例如,為兒童手錶設置「禁用支付功能」,並啟用「大額過數延時到賬」模式;喺家庭路由器中安裝「青少年上網保護器」,自動過濾含有「免費皮膚」「抽獎」等關鍵詞嘅連結;為細路嘅遊戲帳號綁定獨立電郵,避免同家長嘅支付帳戶關聯。
另外,學校嘅反詐教育課堂亦應該推陳出新。可以通過模擬實際詐騙場景,讓細路扮演老千、家長、差人等角色,深入咗解詐騙過程同背後嘅利益鏈條。呢種互動式教學唔單止可以提高細路嘅防範意識,仲可以幫助佢哋更好咁理解騙局嘅運作邏輯,從而增強應對能力。唔系要細路對世界築起高牆,而系教識佢哋喺荊棘中依然保持善良嘅勇氣,或者呢個先系反詐教育嘅終極目標。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