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自由行,专治精神内耗
Автор: 神仙号船长 CaptainShenxian
Загружено: 20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909 просмотров
严格来说,
我生平第一次独立自觉走出国门探索世界,
是从曼谷开始。
第一次来曼谷时,我像个规规矩矩的游客:尽可能去打卡地标,试图从“泰国元素”的符号里找到对“什么是泰国”的想象。
但这一次,我不再寻找“泰国”,而更像是和它站在一起,体验它、感受它、使用它。
我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去看了水门寺大佛,还有坤禅寺。
那些造像——有的庄严端坐,有的侧卧、倚着、甚至还有这个一头多身。
乍一看,怪诞离谱;再一想,又未尝不可:
佛祖从不要求众生整齐划一,反倒是我们,总想用一个标准去定义一切。
既然有三头六臂、有千手千面,凭什么一头多身就又不可接受?
佛有千万象,世界也从不只是黑与白。
或许正是这样的世界观,让泰国包容了18种性别,让无数饱受非议的灵魂,在此寻得做真实自己的避风港。
在接近40度的烈日,我暴走了两万多步近乎中暑,只为找到拍摄水门寺大佛的最佳角度。
尽管它的金身被修葺包裹,只露出脑袋,但那一刻我还是震撼了。
我不仅看见了一尊佛,也看见了这座城市真实的轮廓:
不止观光巴士经过的街区,在那些不起眼的巷子,有中华同胞开枝散叶,在此落地生根的留痕。
我也大概明白了泼水节的本质:
在这样的高温下,被泼一身水,只会感觉更爽,谁还会生气?
那不是冒犯,是祝福,是友善,是生活态度,是热浪里的温柔。
在曼谷的青年旅社,我还遇见了两个有趣的室友:
一位90后的台湾小哥,我们一交换姓氏,立刻“老白”“老张”地叫起来,顿时心理上亲切了许多。
但我们也发现,两岸的信息的隔阂也很多。比如他以为国内破除封建迷信,所以没有寺庙了。
我告诉他,那只是历史长河中的插曲,我们的寺庙远不止四百八十座,多少楼台依旧烟雨中。
他有听后点震惊,但也多了一份理解,他说以后想去新疆滑雪,我邀请他来北京,他也邀请我去台北。原来,和世界的连接,有时候就在一顿饭、一次聊天中。
另一位室友,是来自沈阳的东北大哥——
这是他第六次来泰国了,还带着专业泼水节装备。
他说每次来都像充电,泼完水就能满血复活回去继续搬砖。
对他来说,出国休假,也是种修行吧。
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我已经不想再回答“泰国这么危险,怎么还去泰国?”这种问题了。
你想知道河水到底深不深,不如自己去试一试吧。
当然去任何地方,首先要保证的一定是安全,关于泰国旅行保证安全的方法和建议,之前发的这条视频已经讲过了。
还有个数据很有意思,曼谷2023年接待国际游客2278万人,北京同期接待国际游客的人数不到曼谷的十分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到了曼谷,会感觉到虽然一些基础设施不如国内,但国际化、商业化和对外来游客的便利性和友好度非常高。
曼谷人月均收入比北京低不少,但这里却总能看到当地人对陌生游客的微笑,服务人员的脸上也看不到班味儿,是不是这里的人虽不富裕却更开心呢?
我们的身不由己,或许只是被那些被写进“人生范本”的规则给困住了。
有太多“你必须怎样”,你“应该”怎样。
但在曼谷,似乎让我看到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人活着,也许可以不那么必须和应该。
曼谷自由行,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
我还不确定下一站是哪里,但我决定不再困住自己。
#bangkok #thailand #曼谷 #泰国旅游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