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是《红楼梦》主人公与曹雪芹共同的心灵家园
Автор: 黄鹤山人
Загружено: 11 мая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9 просмотров
《红楼梦》书中描写的世界,是中国人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而说到《红楼梦》的作者和书中主人公们的心灵归宿和精神寄托,则非《庄子》莫属。
尽管在洋洋洒洒八十万字的整部作品当中,直接提及《庄子》的次数并不多,但《庄子》的精神思想却如影随形,如同烟云雨雾一般笼罩在作者和贾宝玉的思想当中,贯穿整个故事。其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二人的性格差异,实际上是儒家与道家思想在现实世界中的不同反映。
薛宝钗,是儒家价值体系下培养出来的一个完美人格典范。她优雅端庄、贤淑稳重,才华横溢又毫不张扬。无论外貌、学识、教养,还是对人际关系的圆融处理,都堪称完美。
长辈,姐妹,下人,都喜欢跟宝钗这样的人打交道,她和身边所有人都关系融洽,永远不会说出难听的话,更加不会做出格及失礼的事。她总是温文尔雅、恭敬有礼。
但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处在一起的时候,却并不自在。除了宝钗曾规劝他学习应试文章以外,更大的原因更在于宝钗这种面面俱到的性格。
宝钗在书中一直在吃一种叫“冷香丸”的补药。冷和香,正是她的性格象征。她的人格很“香”,如沐春风、受人喜爱。但你稍微一亲近,就会发现她的冷,一种缺乏温度的理性,香是人为合成的,缺少天然的成分。她把自己的真实内心隐藏起来,宝玉曾经有一次开玩笑说她像杨贵妃一样丰满怕热,惹得宝钗大怒。不客气的说:“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这话不但骂了宝玉,也拐弯抹角的骂了在宫中做贵妃的贾元春,将贾府上下比作历史上那些狐假虎威,祸国殃民的外戚一党。因此宝玉在宝钗面前,总要小心翼翼,不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而林黛玉虽然孤傲不群,爱耍小性子,嘴上不饶人,但她性情一派天真烂漫,自然而真实,自有一种道家的风流;林黛玉待人处世,完全发自内心;她对月伤心,葬花落泪,听到围墙内牡丹亭的唱词如痴如醉。
她自知和宝玉和她关系最亲近,而且内心已将自己的终身暗自托付给了宝玉,宝玉将来的困苦显达,按道理最攸关她将来的命运。但她却从来不劝宝玉发奋用功,求取功名。她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处处体现出道家自然天成的思想特征。
但她又并不是一个完全不懂得人间疾苦,柴米油盐的深闺小姐,她在贾府中冷眼旁观,也算得出贾府“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
能与贾宝玉产生心灵感应的,无疑一直是代表道家精神境界的林黛玉,他对世界的好恶倾向和处事之道,完全是受庄子思想的影响。
贾宝玉对庄子思想的深度倚重,尤其表现在,她面对问题时,完全习惯以庄子的思想来指导行事。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