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譬如水】 福慧雙修 通達菩提|四縛(三) - 第106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424
Автор: 大愛電視 Tzu Chi DaAiVideo
Загружено: 24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536 просмотров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四縛(三)
00:58 或因四縛造一切罪
四縛:貪縛 瞋縛
戒縛 見取縛
我們在昨,中說到「縛」,其中有貪縛,人生就是因為貪,不知足的貪念,就引導我們走進無底洞,貪的陷阱,所以自己自綑自縛。在這一生中,為了不知足,為了貪心不足,我們做了多少錯誤的事?
光是一個貪字,就使很多無明不斷成長,讓我們的煩惱不斷增加。本來就已經帶著這個業的種子而來,加上這個社會,又使我們不斷增加。我們現在學佛,不能再增加了,我們應該要知道無明的源頭、煩惱的起點,我們要趕緊,這個時候不能再成長。不只是不再成長,還要從源頭、起點不斷消除,這才是我們修行的目標!
所以,好好成長慧命,增加我們的智慧。智慧是從人群中的常識中得來,無私的常識、無污染的常識就是智慧。常識就是在人群中的經驗,在人群中見境不動心?不會惹起我們的煩惱,不會引起我們的無明,我們就用這心態,來對待周圍的境界。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好的,我們要趕緊吸收學起來,學起來就是我們的功夫;學起來就是無形的資糧;也就是我們從凡夫地,要到聖域的資糧。學起來,不恥下問,我們要學。不好的型態被我們看到,我們就要自我警惕。聽到別人不守規則、聽到別人是非的人生,我們聽了就要自省,我有沒有這樣?為什麼有那麼多煩惱無中生有?和我們沒有關係,為什麼還要去拉那層關係,來我們的心中?自己要趕緊反省,不要捲入是非之中。
雖然隨著境界,我們的心不會被誘引。這也是要在人群中鍛鍊出來,在人群中才有常識可瞭解,才有經歷。我們若是在這樣的環境中,壞的不會染上,好的能吸收,這就是增長智慧。
05:31 修行是在人群中
看見好的形態
趕緊學習
看見不好的形態
要自我警愓
時時反省
不捲入是非之中
就能習得
見境不動的智慧
所以慧,我們要多增長,在人群中長了智慧,同時也要增加福業,造福人群、福慧雙修。
每一回大家聚集的時候,話說完了,都會有一句話祝福大家,祝福大家「福慧雙修」。這句話雖然是順口溜,好像說出來很簡單,我們是不是以最最虔誠的心,期待人人都能夠福慧雙修?我們祝福別人福慧雙修,但是我們有沒有?
祝福別人福慧雙修,這就表示福和慧這兩個字,就是我們學佛要成佛的目標。我們學佛,如果沒有福的資糧,沒有和眾生結好緣也無法成佛,因為缺福。如果有福沒有智慧,哪怕和大家結了很多好緣,但是無法表達出佛陀的教法,要如何自度自己、廣度他人呢?
我們只是有福無慧,這樣也是很辛苦,所以我們必定要福慧雙修。
過去有一對師兄弟,一個修福,一個修慧。
修福的那位,來生在國王的花園裡,蓋了一間很堂皇富麗的象舍,讓牠披金戴銀,給牠全套的照顧,伺候得很好。這隻象有福,也是過去生中修來的。
一位出家人,出去托缽,常常都是空缽而回。但是他能出家,能夠聽聞佛法起歡喜心,立堅定的意志修行,不失人身能得聞佛法。說來他有慧,有智慧,沒有失掉人身。
但是有一天,這位出家修行者,走過那間象舍,看到這頭象,好像是認識的人,站在那裡再回顧一下。就對這頭象說:你我師兄弟一場,你修了福、缺了慧,對佛法不用功。但是當時和很多眾生結了很多好緣,但是聽聞佛法不認真,所以你報得此生,受盡比人還有福的福報。而我過去生中,只顧自己聽聞佛法,我不顧他人、不結好緣,所以落得這輩子雖然能夠修行,但是飢餓貧困。眾生看到他不會起歡喜心。」
所以這個故事,我們就知道,福慧要雙修!
11:33 福與慧
是學佛成佛的目標
在人群中增長了智慧
同時也要造福人群
才能福慧雙修
我們要有福就要捨,捨,除了捨去身外財、利、名,煩惱,棄,捨去一分鐘前的煩惱,我想這是最重要的。不要有人我是非的煩惱,放在心中,不要讓物質的貪,貪無窮盡。我們若能捨,這就是智慧,所以福慧雙修!
12:48 福來自於捨
捨去財色名利
捨去人我是非
捨去煩惱
能捨就是智慧
此即福慧雙修
我們無論是人我是非要捨離,外面欲樂的境界,真的也要捨,不要貪。光是一個貪字,就有很多事好說。
因為世間的煩惱都是來自貪,貪不得會怎麼樣呢?瞋,發脾氣!你看,如果看到一群狗或貓,在搶一塊骨頭,一大群圍過來搶,搶不到的會怎麼樣?發脾氣!或是骨頭牠已經搶到了,一邊在吃,一邊還要佔住另一根骨頭。看到其他狗過來,開始就要吠了,就發威了。畜生是這樣,人也差不多。
自己的享受已經夠了,有餘的還怕被人侵佔,怕別人比我們有錢、怕別人的生意比我們好、怕別人的名聲比我們大、怕別人的位比我們高。之間,看到別人發達,心無法忍,發脾氣。這就是煩惱。
我們都常說,己欲達先達人。我們要得到成就,就先去成就別人。不要成就自己就好,把別人壓下去,這樣就不對,這樣就不是可愛的人生。真正可愛的人生是互相互助。
看看,菲律賓那兩個連體嬰,在我們醫院開刀,非常成功,把這兩個孩子分開時,很多記者來訪問。醫院的醫師在記者會中,他們不是說,那是我,我麻醉得很成功。我用什麼方法、什麼方法,讓他們的麻醉恰恰好,讓他們好開刀。不是這樣。
他們是說,那沒什麼,麻醉就是本來的程序,要開刀之前,本來就要做這個動作,這沒有什麼。其實我最佩服的是,開刀的某某醫師,李醫師、張副院長等等,說了很多位。第一刀開下去,當時下刀下得好。我跟李醫師說,這兩個孩子可以流的血,最多是一百二十CC,不能讓她們流太多血。這個醫師負責分割肝的醫師,他就想盡辦法,讓肝臟在開刀中,血管不會流血。所以他就很用心,讓整個過程都沒有流血。
這個醫師接受訪問,你是用什麼功夫?他說,這沒有什麼,其實刀要開得好,是要靠麻醉科。麻醉科麻得好,讓我能安心。麻醉科許醫師又交代叮嚀我,不能讓她們流血。可見麻醉的功夫非常入微,知道這兩個孩子身上的血流量,所以這是麻醉科(的功勞)。
聽起來很多團隊中的醫師,一個稱讚一個,都沒有說是我做得好。你可知道那天,他們在開記者會時,同步(轉播),我在這裡也看得到,真的聽了他們整場的記者會,我實在很感動。聽到稱讚別人的那位醫師,我從內心說了不起!很讚嘆,所以覺得這個人很得人疼。一路一直聽下來,我才知道原來我這麼有福,有這麼多年輕的醫師,品行都那麼好,這就是品德。
讚嘆別人就是美化自己;每個人都那麼會讚嘆別人,這就是美德!所以看到他們這樣,不為自己,都是為別人。個孩子開完刀,就當成自己的孩子。看到這樣,這就是人生,真的是解脫自己,同時也解脫別人。這兩個孩子,終於能各奔前程,她們能穿她們愛穿的衣服;吃她們想吃的東西;走她們想走的路,自己能選擇將來人生的興趣,你想,這是不是解脫呢?這是給她們一周歲最好的禮物。
就是這個醫療團隊合起來,才能使這對姊妹,得到自由的人生。所以這群醫師很歡喜,都不是說,你們是因為我,所以才能解脫。他們歡喜就是感恩,有這對姊妹來試驗我的功夫。
所以常聽到,我如果說某某醫師,我真的很感恩你,看到你們這樣的功夫,能把肝分開都沒有流血,實在是很感恩。他都說:「師父,我要感恩她們,如果不是她們,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這件事。
那種付出不居功,同時還說感恩。你想,這是不是佛菩薩的境界呢?他能使眾生解脫;他能以愛心付出;他能不放在心上;沒有自大、沒有我慢,那種歡喜的付出,你看,歡喜,歡喜就沒有瞋。
瞋和輕安歡喜自在,這兩個境界來比較,有瞋恨心的人,是看不得別人發達、得福,無法忍受別人有好的境界。這就是無法忍受別人好,不能忍受他人的榮耀、別人得意、別人得到好的。我實在不能忍。不能忍,他就發脾氣了。
有的人就是那分心量很大,付出無所求同時感恩,這就是菩薩,這就是佛心,不忍眾生受苦難,所以甘願歡喜去付出。若能如此,我們就不會受瞋所縛!
22:56 日常生活中
若能不自大無我慢
甘願歡喜去付出
就不會受瞋所縛
我們要把握時間,趕緊守住我們的本分、盡我們的本事,不能等待無常的人生,人生很無常,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靜思晨語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