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 對第十八願的傳承|06第十八願講話|作者:慧淨法師
Автор: 淨土宗澳洲 Pure Land Buddhism Australia
Загружено: 7 авг. 2021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818 просмотров
善導大師 對第十八願的傳承|06第十八願講話|作者:慧淨法師
——————————————————————
淨土宗澳洲 Pure Land Buddhism Australia
Facebook👇
/ plb18.au
————————
净土宗官方網站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ure Land Buddhism:
台湾(中文)https://www.plb.tw/tc/index.aspx
Taiwan(English):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海外(Chinese & English):https://www.plb-sea.org/
—————————
四、善導大師釋
善導大師 立教開宗 宗祖
到了善導大師,也就是淨土宗集大成者,淨土宗真正立教開宗的宗祖,
他對第十八願的開展,就更廣泛了。
四十八願 一一願言
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本來四十八願每一願都各有不同的內容,不然一願就好了,不必四十八願,可是正好相反,善導大師對四十八願並不各別去做不同的解釋,而都解釋為第十八願的內容。
如果對四十八願、對彌陀的本懷不瞭解的話,就會認為善導大師這樣的解釋根本不通。但是如果對四十八願因本、根本的關係有瞭解的話,知道每一願都是指引、歸向第十八願,那麼,自自然然就會對善導大師的解釋首肯、認同,甚至讚歎、感動,只有善導大師才能作出這種徹入佛心,徹入造罪眾生心的契理契機的解釋。
第一願「國無三惡道願」指向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譬如第一願「國無三惡道願」,從表面看起來,只是說極樂國土沒有三惡道。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層次,那就是一種冷冰冰的、膚淺的、觀念的、學問性、知識性的、與自己生死大事漠不相關的一種認識,絲毫沒有探及 佛心的慈悲,絲毫沒有觸及自己的靈魂,可以說,有這一願也沒有什麼意 義,有等於沒有。這樣來理解,鮮活的佛心等於就死了,整個四十八願也 等於是死的。
其實這一願很活躍、很靈動,表面上只是在說明極樂國土沒有三惡道,內在裏卻隱含著阿彌陀佛救度的無限慈悲,而直接引向第十八願。
說國無三惡道,不只是說無三惡道,說的目的就是要我們生信,不然何必要說?意思是說:「我若成佛,國無三惡道,十方造罪眾生,你要至心信樂。」
為什麼說「至心」? 因為心懷貪瞋癡煩惱、造作三惡道罪業的眾生,生生世世以來,常以三惡道為家鄉,常沒常流轉,即使偶爾為人,也是常見常聞地獄鬼畜之報,不容易相信還有無三惡道的世界,所以勸信:
「我的國土,由清淨願力功德成就,無有眾苦,但受諸樂,你要相信,信則有喜樂、有希望、有安慰。」
又進一步來講,法藏菩薩說「我國無三惡道」,目的是要把這樣的國土送給我們,好讓我們這些現造三惡道罪業眾生往生到那裏,究竟免於三惡道的苦報,不然何必要說? 等於是說:「我若成佛,國無三惡道,十方造罪眾生,你要欲生我國!」好像一個大富長者,對窮人說他有錢,目的就是要把錢給窮人,不然就是炫富。
所以,勸信的目的不只是勸信,而是為了讓我們發願,「十方造罪造業的眾生,既然相信有這樣的國土,就應該求願往生。當知我成就這樣的國土,本來就是為了哀愍救度十方造罪的凡夫,如果是阿羅漢聖者,自不必為他們發願,所以你們切不可自甘下劣,而不願求生我的淨土。」
又進一步來講,既然勸我們往生,那就要為我們指示往生的方法,不然就是空談。法藏菩薩當然知道造作三惡道罪業的眾生,靠他們自己只能再度墮入三惡道,不可能來往生的。所以,他要為我們成就功德,也就是不可思議的萬德洪名,讓我們只要稱念,萬不漏一,都能往生。等於是說:
「我若成佛,國無三惡道,十方造罪眾生,乃至十念,稱我名號,必定往生;若不生者,我誓不取正覺!」
再來,法藏菩薩發願成就無三惡道的國土,既然以救度造作三惡道罪業的眾生為目的,十方眾生的罪業也就不成為障礙,反而是疑心及邪見會成為大障礙。法藏菩薩為了讓十方造罪眾生絕無一漏地往生,最後還必須要掃除我們的疑心和邪見。等於是說:「我成佛時,國無三惡道,本來就是 要承擔眾生三惡道的罪業,所以,你們絲毫不必擔心自己罪業太重而不能 往生,反而要深信無疑;但也要謹慎,從今以後,要盡力收束自己的罪業, 儘量去惡行善,固然因為造惡成習而難以全部制止,但至少至少不能造五 逆、謗法的重罪,如果不收攝、不謹慎,犯此二罪,即是罪不可宥,不能 往生我國。」這就是第十八願最後的抑止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所以,這一條願就是完完全全引導歸向第十八願的。因為嚮往沒有三惡道的國土,就會自然「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把心迴轉到極樂世界,把行調到念佛這個法門上來。
其他四十七願叫做欣慕願
其他的願也都是一樣。因此,第十八願叫做「根本願」,而其他四十七願叫做「欣慕願」,欣慕四十七願所誓的功德利益,而回歸到根本的念佛,如果不欣慕這四十七願的話,那麼極樂世界就沒有那麼美好、殊勝了,何必念佛往生呢? 因為四十七願的完成使得極樂世界是真的「無有眾苦,但受諸樂」,因此就想念佛,想願生極樂。
所以,善導大師就說「四十八願,一一願言」,這是力透紙背、深入佛心,透過文字直達實義的解釋,而不是就文字解釋文字,所謂「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就都有了。
如果沒有善導大師這樣的解釋,我們凡夫誰能看得出四十八願每一願都 有這樣深刻的內涵呢?
南無阿彌陀佛
——————————————————
《第十八願講話》電子書下載
https://www.plb.tw/tc/book_1_in.aspx?...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