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講壇】(附字幕)李冠良先生主講:從偽民族志到超現實主義繪畫之《盧亭神話》系列創作
Автор: HKSHP
Загружено: 30 июн. 2023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00 просмотров
中西人文講壇系列講座
香港人文學會主辦
講者:李冠良先生
講題:從偽民族志到超現實主義繪畫之《盧亭神話》系列創作
日期:2023年6月23日
內容概述:
C&G Art Department創辦人張嘉莉(Clara CHEUNG)於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rt Critics Hong Kong發表了一篇名為《Reconstructing the Hong Kong cultural identity by reconnecting with history through art exhibitions and performative ritual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 Ting” myth in 1997 to the revival of ritualistic practices in 2014)》的學術文章,旨在探討民間宗教鬼神習俗若放在畫廊空間內再現,能否有效地鼓勵觀賞者把傳統祭祀融入生活去重塑後殖民地時代的文化身份認同。Clara與浸大CVA校友蟻穎琳一樣,有按照中大文化研究系教授何慶基博士辦《盧亭神話》專題展的策展理念,以超現實主義的油畫手法,繪畫魚頭人的戲玩幻像,兌現洪席耶及Walter Benjamin主張敘事性創作及玩味的精神,道出一切歷史也是像神話般由管治者虛構的哲學迷思。
Clara認為《盧亭神話》此「偽民族志」旨在以visual artifacts兌現人類學考察重視的material culture,乃「關係美學」的一種,又被稱作「關係藝術」,是美術實踐上所呈現的一種模式或者趨勢,最早發現並提出者為法國藝術評論家Nicolas Bourriaud。Nicolas Bourriaud認為「關係美學」並非獨立的私人空間,而在理論或者實踐上從整體人類關係和社會背景發展的藝術實踐模式;這時藝術家應當被視為呈現關係美學的「催化劑」,而非整個藝術概念的中心。
講者介紹:
李冠良,香港本地以塑膠彩畫及新水墨為創作媒介的藝術工作者,是玫瑰崗學校2004至2005年度《傑出學生藝術家》,2009年於浸大視覺藝術系畢業 (副修歷史),並在2011年獲浸大當代中國研究社會科學碩士及在2022年獲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現時於葵興貴盛工業大廈做工作室藝術創作。
李冠良於浸大讀視藝期間,緊隨劉澤光博士硏習藝術史、藝術評論及篆刻,亦在中大藝術系做一個學期交換生期間,修讀莫家良教授之「中國宮廷繪畫史」科目,另外於浸大副修歷史系科目期間,緊隨范永聰、麥勁生、朱益宜、鍾寶賢等歷史系教授研究「中國文化史」、「西方文明 / 歐洲政治史」及「中美關係史」。而李冠良攻讀中國研究碩士期間,修讀陳峰教授及丁偉教授的中國國際外交關係研究科目,亦修讀周佳榮教授之「中國文化演變史」科目及鍾寶賢教授之「南中國研究」科目。李冠良於中大攻讀藝術文學碩士期間,則緊隨朱大成博士修讀「文化理論」科目及李志綱博士修讀「中國美術通史」科目。
李冠良的代表學術論文著作包括:《宋徽宗的道家美學思維及其促進北宋宮廷繪畫發展之探討》、《Xu Beihong:Painting as a nationalistic propaganda of enforcing China for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changes》、《The fine arts of Lingnan as a symbolic cultural heritage to reflect the open-mindedness of Cantonese intellectuals in accommodating a Sino-Western cultural communication》、《Analyze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about the fragmentation of artist-award schemes in Hong Kong》及《明董其昌南宗山水筆墨意趣研究》。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