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尼布楚条约》签订,看康熙当时是怎么想的
Автор: liang Chen (阿良哥)
Загружено: 3 июн. 2018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77 просмотров
进入17世纪中期,沙俄频繁进驻黑龙江地区,骚扰我国居民,清兵多次打退俄军,最后一战直接将沙俄头领击毙了,俄军纷纷缴械投降,清政府获得全胜。按常理说,清军应乘胜追击,顺便可以占领大面积的领土。可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清政府居然多次主动求沙俄签订条约。最终中俄于1689年9月7日签订《尼布楚条约》,把30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平白无故地让给了沙俄。这是为什么呢?康熙是究竟怎样想的呢?其实,康熙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早日停止战争,好应对三藩叛乱、收复台湾等事情。从满清自身来考虑了,满清当年能够入关坐天下,主要是在关外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他们不怕俄罗斯,而最怕的是内乱边患。康熙心头大患就在这里。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康熙看来,让他最闹心、最烦心就是蒙古,当时的葛尔丹叛乱就给清政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康熙帝担心漠北的喀尔喀,以及南边的内蒙古,还有西北的厄鲁特三个蒙古大部落联合起来。如果真的是这样,其实力并不比当年入关的清兵差,如果蒙古兵作乱,对满清江山都会造成极大的威胁。康熙急于签订《尼布楚条约》,一是想保证北方稳定,二是想转移沙俄的注意力,利用沙俄削弱喀尔喀的实力。他的战略企图基本达到了,后来沙俄不再骚扰黑龙江地区,转而对喀尔喀地区一次次地侵略,一次次地屠杀,激起了沙俄和蒙古人长久的矛盾。在康熙看来,用东北区区三百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换得北方的安宁,并能让大清江山稳固,非常值得。清史专家戴逸先生曾评价说:“《尼布楚条约》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100多年的安定和平,为清朝后来平定西北、西南地区叛乱提供了稳定富饶的大后方,对于清王朝的发展和繁荣、“康乾盛世”局面出现,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和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虽然把原属于中国的一些土地让给了俄国,但这是清政府出于战略上考虑同意的,是双方处于平等地位商议的结果。《尼布楚条约》还是达到了他的效果的,此后150年间,中俄这段边界一直比较平静。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