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20章上(胎裡素道二代無企圖心)
Автор: 郭明義的雲端講堂
Загружено: 13 нояб. 2021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7 241 просмотр
原本從第二十章要整理郭經理1999年講的版本,後來找到他閉關後2016年最後講的幾堂道德經。還是先貼這一版,沒講完部分再貼以前的版本。
道德經-第20章上
絕學無憂這個話啊剛好我跟我們的
這個生命經驗喔 相反的
我們如果生個孩子給你來一個絕學無憂那煩惱可大了
我不要學了 你不憂愁我們當父母親的憂愁死了
你將來要怎麼辦不過 我們回想一下
小時候小孩子無憂無慮 是不是開始上學就煩惱了
你要學習 英數理化等等好多你不想學的也要學 學一輩子你用不到的你還是要學但是老子為什麼講 絕學無憂
他就告訴你我們 做學問嘛目的在哪裡
我們當然會講學習就是要有知識有學問
那知識學問用來做什麼用途
大部分人知識學問都是用來追求名利的
認為知識就是財富 對不對
知識就是財富就是力量
高學歷就可以有高收入 高學歷高收入
就現在人的觀念 我們希望下一代都能夠
成為高學歷高收入的人這是一般人的想法
那我們在道場學習目的又不同的
學的是什麼 要明辨善惡是非
老子呢 他把這兩點都否定了
他說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你如果是追名逐利的話 無非就是別人對你的態度
我們想名利可以讓我生活的多好
我記得我小時候有電風扇吹就不錯啊 都用扇子啊
那時電風扇還不會轉一家人搶一個電風扇
生活得好好的快樂啊
現在吹冷氣不會覺煩惱降低了 快樂程度增加了 快樂指數升高了
沒有這種感覺
所以真正大家要的只不過是 別人對你的重視和肯定而已
所以說 唯之與阿 那是口氣的問題 別人跟你相處的口氣問題
別人跟你相處 是是
還是 ㄟ 你去做這個做那個 對不對
叫 唯之與阿
阿 就是指使你做東做西
唯 就是對你唯唯諾諾
這是一個口氣的問題 別人跟你相處的態度口氣的問題
他說 唯之與阿 相去幾何
你何必那麼在乎別人的態度呢
那種在乎 不過是你的一種想法 那個相去幾何
人要活的快快樂的活著 有一口飯吃 那是很容易的事
我說真的那麼容易 當然容易 鳥都做得到人做不到嗎
這麻雀要活下去 不是很容易嗎
人萬物之靈 會不如麻雀嗎
不要那麼在乎別人對你的態度就好啦
你就不用受這個長途學習的這種煩惱憂愁
還有一點什麼 善和惡
善之與惡 相去若何
善和惡
道德經不是一開始就講嗎
天下皆知善之為善 斯不善已
他說 善和惡 相去幾何
善就是惡 善就是惡的原因
我們認為什麼是善
當你確定什麼是善以後 不善就出來了
你不要去定義 善
父母親定義
子女用功讀書就是孝順
好 書讀不好就不孝順
不孝順就出來了
煩惱大啦
類似這種的 對善的定義太多了
然後 每個人都做不到
於是 自己就變成不善良的人
今天才有一位大學生
來跟我懺悔說 我言行舉止錯誤多多
懺悔
難過的不得了
我想到
畢卡索畫的一幅畫
叫 自責過度的少年
有太多善的標準在那裡 覺得自己沒有到達那個標準
所以 善之與惡 相去若何
一體兩面而已
善往往是滋生惡的溫床
這世界很多惡都是因為
定了很多的 善
然後做不到的人 就是惡人
惡人 要嘛就懺悔改過
然後符合自己(善的標準)
讓自己很勉強擠到善的行列
要不然就自暴自棄 真的惡給你看 壞給你看
小孩子生下來沒什麼善惡是非 他就是這麼可愛
他有了善惡是非以後 反而不可愛
他就這麼可愛
所以說
絕學無憂
那我們說 絕學
沒有知識沒有學問的話 不是變笨蛋了嗎
剛好相反
般若無知無所不知啊
般若 大智慧
它沒有知識
沒有知見 沒有分別心
反而它 無所不知
人與生俱來喔 是有大智慧的
可是我們被我們的知見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好什麼不好
我們的情緒 我們的愛心 憎恨心等等的
讓這個智慧都失去
大智慧書本學不到的
大智慧是什麼
孔子說的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的
至誠如神
大智慧的人 像神一樣啊
善必先知之 不善必先知之 書讀得再多你知道嗎
好事要發生你事先知道嗎 壞事要發生你事先知道嗎
你事先知道嗎
這種預知禍福吉凶 利害得失
這種大智慧
必須在一種
絕學的情況之下
所以唐朝一位大禪師 永嘉大師
他寫證道歌講 智者只用無學地
真的有智慧人 無學
有智慧的人 無學
按兩下即可編輯
我就發現
我們這邊有沒有 道二代 胎裡素
胎裡素的
喔
真的有啊
你也胎裡素啊 不簡單
因為我們這個道場比較新
所以說
胎裡素比較少 有的道場胎裡素的道親
就是在娘胎裡就吃素的 媽媽吃素的
父母親都虔誠修道的
很多
這種道親很多
然後我就發現就是 胎裡素的道親
有一個特質
就是
對世間追名圖利喔
沒什麼興趣 提不起那個勁
懶洋洋的
但是修道辦道啊
來道場參班學習 也沒勁
兩個都沒興趣
為什麼呢 因為這些胎裡素的道親
有時候是滿天星斗來下世啊
五方列仙下天宮啊 來歷不同的 都是智者只用無學地
都是絕學無憂的 本質是這樣子
所以他們
他們的生命特質 我用一句話來形容
絕學無為閒道人 絕學無為
無所為
也不喜歡學習
不好學
不像世間人 有積極的作為 也沒有
所以 絕學無為
老子就講一些這種 很難理解的東西
但事實上有時候是一種生命品質特別好的人
他會處於這種狀態
我們一般人就是要學習
要奮鬥 要追求
要有一番的作為
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
你真的不要說 我一定要這個 我一定要那個
反而具有無限的可能性 你什麼都能做
君子不器嗎
他沒有說 我一定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做什麼樣的事情
所以以前古代 賢者
不是那個閒道人 那個閒 是聖賢的賢
那些賢者很厲害
他們讀聖賢書 讀到開悟了
開悟了
良知良能出來了
無所不能
他什麼都會啊
以前王陽明開悟了以後
他是個文人 帶兵打仗打敗了那時候造反的宸濠
武力很強大而且當時他的皇帝是個昏君
有沒有看過那個 江山美人那個
正德皇帝遊江南
那是個昏君
王陽明 他是個文人帶兵打仗 厲害的不得了
以前古代就是這樣
什麼都會
什麼都行
這叫 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之後 反而無所不為
老子講絕學無憂 有他的道理在
按兩下即可編輯
一般人的憂愁啊
你希望得到別人的尊敬
真的得到了嗎
如果要要求別人對你的尊敬
我們說 有錢人應該受人尊敬吧 沒有
台灣人最恨有錢人 窮人是多數人
光詛咒你就讓你生病了
所以說你學了半天 你就是煩腦啊
你以為你可以免於煩惱 結果更煩腦
因為你期望越高
像我們這種
沒沒無聞的人 有口飯吃就很高興
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他對人生有太多的期望 別人也對他有太多的期望
煩惱很複雜
窮人的煩惱 很簡單
就是煩惱沒錢而已
有錢人的煩惱太複雜了 不可思議啊 太複雜了
所以 絕學無憂
至於善惡是非 那更是啊你要怎麼去辨別
連釋迦摩尼佛都說啊
說法者 無法可說
法無定法
只要說出來 就是錯的
所謂 開口即錯 擬議即差
所以他說我不要說法 我要入滅
因為說出來 你就執著啊
腦子一執著就變錯的 對的東西就變錯的
所以 絕學無憂
那我們要學什麼
那你們到這邊來學什麼
絕學無憂 不要來學了
就是學一個 絕學無憂
學一個 把你東抓西抓的東西給放掉 道場就是這樣
越修越傻 越修越懶
然後又有福報
又沒有情緒 沒有欲望又有福報
在道場修道幾十年下來喔 免賺有得吃的 我看到一大堆
對不對
糊裡糊塗的
免賺有得吃 有那個福報在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這邊講態度就這樣很簡單
那我要怎麼活下去呢
人之所畏 不可不畏
別人害怕的 我不可不害怕
這很簡單啊 別人害怕的 我不可不害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我知道畏懼就好了
什麼是人之所畏
我們說 人家怕窮我也怕窮 人家怕死我也怕死
怕窮怕死
不是與生俱來的
怕窮怕死 不是與生俱來
我們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敬畏
是什麼呢
敬畏天地
對天地的敬畏
道高龍虎伏 德重鬼神欽
這種 尊道貴德 敬畏天地
這是人天性裡的一種敬畏
尊敬和畏懼
這個我們要
我們要害怕自己變成一個壞人 簡單的說就是這樣
上天保佑的都是善良人啊
你不得天佑 你怎麼活下去 天佑善良
真正要害怕是上天 千算萬算不如上天一劃 有沒有聽說過
台灣人俗話講得很有道理啊
你經不起天譴雷誅的
上天就看你什麼善良不善良而已
我要選擇做一個善良的人我不要做壞蛋
我們要害怕 就是怕自己變成壞蛋
我們怕小孩變成壞蛋 就是這樣
小孩子天生就壞 沒有天生就壞的
如果有天生就壞了孩子 耶穌不會說
要回到天堂要先變成孩子
如果有天生就壞的孩子
孟子不會說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孟子說的
不失其赤子之心 小孩子的心
老子不會說要 復歸於嬰兒
沒有天生壞的
天生都是善良的 人之初怎麼樣
性本善
不要讓這個善良失去 變成壞人
你要最害怕的是 這個
各位啊 你們害怕小孩子沒錢沒地位
還是害怕小孩子變成壞蛋了
一定是怕小孩子變成壞蛋的嘛 對不對
這叫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變壞蛋以後 上天不保佑他啦
他就完了 他有通天的本領
都死定了
項羽那麼厲害都死定了
誰也殺不了他 他活不下去自殺了
荒兮其未央哉
荒兮其未央哉 一個道人啊 看起來好像
很荒蕪
未央
好像土地沒有插秧 稻田沒有插秧 田野一片荒蕪
荒兮其未央哉
你絕學無為 對不對 你絕學無憂
那當然
我們一般人說這個人有出息 就是學了知識 學了才能 學了技能
就好像 稻田裡面 種了秧苗一樣
這不是很荒蕪嗎 什麼都不會
什麼都不懂
但是就是不願意做壞人
不願意殺生害命 不願意偷盜搶劫
不願意撒謊騙人
就是這樣
看起來好似很荒蕪的
道人給人這種印象 感覺他是荒蕪的
不像一般人這麼有成就
不像一般人這麼有成就
眾人熙熙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眾人熙熙熙來壤往 很熱鬧的意思
眾人熱熱鬧鬧的大家湊熱鬧
都做些什麼
如享太牢 如春登台
享太牢 太牢就是那種
就好像國宴一樣
豐盛的意思
豐盛的祭品
如享太牢
以前那種祭品喔
最豐盛的祭品啊
拜完以後都要拿下來跟這些文武百官分享
所以拿下來烹調以後 然後再犒賞這些文武百官
如享太牢 就代表說生活上的飲食上面的窮奢極侈
大家要追求 大家熙來壤往 人潮洶湧要去追求就這些東西
希望能夠生活呢錦衣玉食
然後如春登台
而且要像 春天登上高台 眺望遠方
意思代表 自己前途一片光明
前程遠大的意思
眺望遠方要前程遠大 要享受錦衣玉食
人生充滿了這種 享樂和希望
這就是一般人的人生就這樣
大家都拼命往那一條路走
那老子說我不同 我獨泊兮 其未兆
老子一輩子就當一個藏書隸
就像現在圖書館館長一樣誰也不知道這號人物啊
他這麼了不起啊 最有智慧的人啊
中國歷史上 有歷史以來 最有智慧的人就是老子
智慧的象徵就像我們佛經裡面講的文殊菩薩一樣
那麼有智慧的人
可是他說 我獨泊兮 其未兆
他說我呢好像一艘船停泊在未兆
停泊在這個未兆 我們講兆就是徵兆
徵兆 就是事情要發生的時候有個徵兆
剛開始要發生有個徵兆
他說 泊兮 我整個生命停泊在一個沒有徵兆的狀態 未兆
未兆就是什麼四個字來形容無分別心
分別心 就是魔啊無分別心就是菩薩就是佛
一個人如果得無分別心的話
不思善不思惡就 未兆
你想到什麼是善 什麼是惡 就有兆啦
那個徵兆啊 雖然還沒有形成善惡 但是已經你決定你的方向
不思善不思惡叫未兆
我不思善 不思惡
泊兮其未兆
就讓自己生命停泊在這種 別人感覺是無知啊 你什麼都不懂
事實上他就是處於這種沒有分別心
未兆
依照儒家的說法叫做 無訟 孔子說的 必也使無訟乎
不爭 老子說不爭 佛家講 無諍三昧
無諍三昧這個就是什麼 未兆
要讓生命停泊在這個狀態 所以我們傳道以後呢守玄
迴光返照 還本還原這時候心就會脫離善惡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什麼我喜歡什麼我不喜歡
因為我們的心落在六根 一般都落在六根 你眼睛就會看美啦醜啦
耳朵就會聽啊好聽 不好聽的 嘴巴有這個
(未完字幕可在郭明義部落格找到)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