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與史博館的互動情緣- 央廣x國立歷史博物館「聲動美術館」(第七十三集)
Автор: Rti中央廣播電臺
Загружено: 19 февр.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302 просмотра
今天我們要來談一談國立歷史博物館與張大千的互動情形,其實早在1976年張大千定居台灣之前,自1956年起,國立歷史博物館就曾為他舉辦過多次展覽,一直到他定居台灣,甚至身後仍持續舉辦,其中不乏大規模的回顧展或近期作品展,當然也包含了一些紀念展,每當張大千有重要作品的首展發表時,也經常選擇在史博館展出,例如1962年他的潑墨潑彩畫風成形的代表作「青城山通景屏」的展出是在史博館、1968年的「張大千長江萬里圖展」,或1983年他過世前的巨作廬山圖特展,都是選擇在史博館展出,這些都是他相當重要的畫作。可以說,在張大千晚年,國立歷史博物館是他藝術作品展出的重要平台。此外,國立歷史博物館也數度策劃國際交流展,使張大千的作品於新加坡、奧地利、法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等地展出,一方面是藝術推廣,同時也是落實國家的文化外交。
除了展覽之外,國立歷史博物館也有許多與張大千相關的出版品,自1980年開始,國立歷史博物館便有計劃地整理介紹張大千的書畫作品,編印出版多冊《張大千書畫集》,此外,配合展覽,另有畫集圖錄,還有專書或論文集等,多年下來,國立歷史博物館所累積的資料與研究成果,也成為認識、了解張大千藝術的重要途徑。
那在張大千與國立歷史博物館互動過程當中,對於史博館館務的推動或計畫也相當支持,例如 1981年,史博館為慶祝中華民國建國70週年,而有了想要繪製描寫台灣各景點的巨幅合作畫《寶島長春圖》的計畫,這個計畫是希望由多位畫家合力來畫成,畫幅的尺幅非常長,當時有了這個企畫構想之後張大千也大力支持,在畫作構思過程中,每當有意見諮詢,他從不吝指導,在畫作的開筆儀式上,他也親自到場,並且作為第一位開筆的畫家,畫作完成後,當時他已生病,還特地向醫生請假、回家,將這件作品的題跋親筆完成,從這件作品的繪製過程當中,張大千所給予年輕藝術家精神上的支持力量是很大的。由此,我們也看到藝術精神的傳承。
此外,在國立歷史博物館三樓的「荷風閣」,是許多台北市民美麗的回憶,坐在那裏可以欣賞植物園荷花池裡的荷花,荷風閣的匾額就是由張大千所題字。所以透過展覽、出版、以及館務的參與支持,可見出史博館與張大千之間一段互動密切的情誼。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