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導大師 觀經四貼疏 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 往生極樂淨土
Автор: 李訓
Загружено: 11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06 просмотров
@苗栗日常
觀無量壽經 梵文 Amitāyurdhyāna-sūtra 又稱觀無量壽佛經 無量壽佛觀經 無量壽觀經 十六觀經
簡稱 觀經
觀無量壽經是佛教經典 簡稱 觀經 與 阿彌陀經 無量壽經 合稱淨土三部經 畺良耶舍譯 另有異譯一種 已佚 此經進一步發揮了 無量壽經 的淨土思想 叙述釋迦牟尼佛 應韋提希夫人之請 在頻婆娑羅宫為信眾講述觀想阿彌陀佛的身相和極樂淨土莊嚴的十六種觀想方法 即十六觀
觀經的經文并不長 但由于缺乏一條清晰的脈络 所以難以窺其堂奥 故而善導大師為此經注疏 在注解經文的同時 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後來該注疏流傳到日本 法然將其作為重要依據而開創了日本淨土宗
淨土宗教經典 觀無量壽經 的注釋書 亦稱 觀經疏 証誠疏 或 四帖疏 唐 善導大師注四卷 此書由玄義分 序分義 定善義 散善義四部分组成 故稱 觀經四帖疏 四帖疏 疏中認為 一切善惡凡夫都可以仰仗阿彌陀佛的願力 往生極樂淨土 疏 將把稱名念佛作為正業 而把讀經 禮拜 讚嘆 觀察作為助業 認為一心專念彌陀名號 行住坐卧不問時節久近 念念不捨者 均可往生淨土 這他力和稱名念佛 兩個立場 構成了后世淨土宗的基本點
以念佛圍觀想内容之一種禪定 禪觀之一 亦即觀念佛德或稱念佛名之三昧 分為因行 果成二類
因行念佛三昧 指一心觀佛之相好 或一心觀法身之實相 二者皆為觀想念佛 反之 一心稱念佛名 即為稱名念佛
果成念佛三昧 指上記三種之因行所成 如心入禪定 或佛身現前 因行念佛三昧維修 果成念佛三昧為 發得 觀無量壽佛經 大一二·三四三中 更觀無量壽佛身相光明 中略 其光相好及與化佛不可具說 但當憶想 令心明見 見此事者 即見十方一切诸佛 以見諸佛 故名念佛三昧 ’大智度論卷七亦载 念佛三昧能滅除種種煩惱及先世豬罪
念佛之本意在憶念 追想 由内在之思憶表現于外者即為稱念 稱念配合深入之觀想 于醒 夢 定等之際 皆念念不離佛 此亦稱般舟三昧
諸家所說此類三昧之相狀 功能等雖皆通稱念佛三昧 然諸佛有三世 十方之異 並有法 報 應三身之别 故 念 于觀 稱等有種種不同 據曇鸞之略論安樂淨土義 道绰之安樂集等所说 專注且相續不斷地念 念佛三昧 之相狀或佛之佛力 念佛之智慧 毫相 相好等 念其本願 稱名等 總稱為念佛三昧 然行人當知 如楞嚴所說歸元有多路 聖性無分别 三昧必不離于佛法之根本 必定與離一切相相應 與解脱相應與戒定慧相應 必不會只在勝境等相上相應 如金剛經 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故知 若遇人自稱三昧 只知稱說見著什麼么相 而于解脱和離相都無有言 則知其是假非真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