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豁达人生7 完 《从苏东坡身上汲取智慧》简洁版明德国学博圣堂
Автор: 明德国学-博圣堂
Загружено: 22 окт.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1 просмотр
一、苏东坡身边人的相处情况
1. 兄弟情义
• 苏辙为苏轼多次上书辩解,自请外放,甚至差点丢命。
• 苏轼作文歌颂兄弟情,如《水调歌头》是写给苏辙表达思念。
2. 与王安石关系
• 曾在变法中争斗,后和解成知交故友。
3. 侍妾朝云
• 苏轼被贬惠州时,朝云不离不弃,跟随照顾。苏轼作《蝶恋花》体现生活诗意。
• 朝云在惠州第二年去世,苏轼后又被贬海南,身边始终有人追随,人们为其学识人品倾倒。
二、苏东坡所处时代背景
1. 宋朝与文官集团约定“共治天下”,立下“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规矩,尊重文化、优待士大夫。
2. 苏轼天赋才华受重视,但宋代政治不理想,他历经坎坷。
三、从苏东坡身上学到的东西
1. 稀缺的责任感
• 与当权人物冲突,反对新法、坚持原则遭排斥,一生在贬谪与启用中度过。
• 敢于和权力“对抗”,有知识分子精神操守和使命感,如给王巩的信中体现。
• 多份责任心能让人在困难中更坚强,不易被负面因素伤害。
2. 积极的审美眼光
• 核心观点“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如旅游和定居的差别。
• 源于对生活的“距离感”,能跳出事物探讨宏观问题,美食、书法等成就源于此。
• 像苏轼一样感知情绪不陷于情绪能有不同寻常体验。
3. 总体感悟
• 苏轼一生困苦但秉承责任、热爱生活,拒绝不了其魅力。
• 他指明面对生命无常和苦难的道路:主动承担责任、以审美发掘乐趣、寻求支持实现自我升华与超脱。
• 理解其弥留之诗,体会其无悔、坦然和满足,进而蜕变自己。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