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道韞做了什麼竟拯救了整個家族?王羲之為何寫字換鵝?
Автор: Green Work
Загружено: 12 февр.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64 просмотра
謝道韞的才女形象在一次為小叔子王獻之解圍事件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有一次王獻之與朋友討論詩文,難以應對,被路過的謝道韞看見,於是謝道韞為其解圍。
謝道韞引經據典,從容不迫的接著他們的話題,只是一會兒的時間便讓對方敗下陣來。那時候東晉末年發生了一次民起反抗的事故,因為人們不滿朝廷的統治,所以爆發了孫恩之亂。
那時候,謝道韞的丈夫王凝之身職內史,但是在這場暴亂中勢力不足而被殺害。謝道韞聽聞敵兵到來,拿著刀出門砍殺敵人然後被抓。孫恩看到謝道韞只是一名女子卻有如此巾幗不讓鬚眉的氣節,於是赦免了謝道韞一家。王凝之死後,謝道韞一直住在會稽守寡。謝道韞死後,其詩作也被後人所知,因受丈夫的書法影響,謝道韞的書法也被世人稱讚。
謝道韞是東晉著名的才女、詩人。從小她就聰明過人,其叔父謝安尤為喜愛她。她不僅身世地位顯赫,而且才辯過人,生性喜歡詩文創作,留下了好幾篇供後人欣賞的詩作。可以說如果沒有孫恩之亂,謝道韞的人生將是完美的。在她身上有好幾則體現才華橫溢的小故事。小時候,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你認為哪一個句子寫得最好?」沒想到謝道韞的回答讓謝安稱讚其「雅致」。還有一次,謝安召集家人一起吟詩作對,恰好屋外的雪紛紛揚揚的下著,謝安看外面的雪下得越來越大,於是就問後輩們:「外面的雪像是什麼?」侄兒胡兒回答說:「可以把雪比作鹽,就像把鹽灑向空中一樣。」接著謝道韞便說:「不如把這紛紛揚揚的大雪比作隨風飄撒的柳絮吧。」謝安聽後大為高興。於是,這句「未若柳絮因風起」的詠雪句子成了後世一直傳頌的佳句。
謝道韞不僅有知書達理的氣質與聰慧過人的才能,她的膽量與才辯也是值得稱讚的。有一次,小叔子王獻之正與友人一起談詩論文,眼看著王獻之將要女詩人謝道韞所說的。有一年冬天,外面飄著大雪,謝安請一家子坐在屋內談論詩文。外面的雪剛好引起了謝安的注意,他即興地說到:「外面的雪越下越大,你們覺得這樣的雪像什麼呢?」謝安大哥的兒子胡兒便說:「可以比擬把鹽灑在空中。」謝道韞接著說道:「還不如把紛紛揚揚的雪比作因風吹起的柳絮呢!」謝安聽後很是高興。此後,這句話也成了後世後代拿來賞析的佳句。
作者在稱讚泰山氣魄的同時也引發了自己的命運之感。自己的丈夫和孩子均在孫恩之亂中被殺,留下自己孤身一人在時間顛沛流離,但是作者並沒有將自己的悲傷融進詩中,在感嘆自然之美也看到了生命的延續。自然如此之美何不將自己剩餘的時光好好利用在其中,何必梁武帝在位時被誅殺。王謝兩家的風光也就被泯滅。謝道韞從小便才氣側漏,聰慧愛學。有一次她的叔父謝安問她:「《毛詩》中那一句最好?」謝道韞的回答讓他叔父大為稱讚。能獲得謝安的稱讚可謂是非常榮耀的事了,因為就連清高的李白平生只服謝安一人,看來謝安也是個能人高士。
王羲之從小喜愛寫字。據說他平時走路的時候,也隨時用手指比劃著練字,日子一久,連衣服都劃破了。經過王右軍)。後來又在會稽郡做官。他不愛住在繁華的京城,見到會稽的風景秀麗,非常喜愛,一有空,就和他的朋友們一起遊覽山水。有一次,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在會稽郡山陰的蘭亭舉行宴會。大家一面喝酒,一面寫詩。最後由王羲之當場揮筆,寫了一篇文章紀念這次宴會,這就是有名的《蘭亭集序》。那幅由王羲之親筆書寫的《蘭亭集序》,歷來被認為是我國書法藝術的珍品,可惜它的真跡已經失傳了。
許多藝術家都有各自的愛好,有的愛種花,有的愛養鳥。但是王羲之卻有他特殊的癖好。不管哪裡有好鵝,他都有興趣去看,或者把它買回來玩賞。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輕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後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裡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閒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捨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蘭亭集序 / 蘭亭序
【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不知老之將至 一作:曾不知老之將至)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事。眾多賢才都匯聚到這裡,年齡大的小的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樹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輝映環繞在亭子的四周,我們引溪水作為流觴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演奏音樂的盛況,但喝點酒,作點詩,也足夠來暢快敘述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這一天,天氣晴朗,空氣清新,和風溫暖,仰首觀覽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觀察大地上眾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情懷,放縱無羈地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每當看到前人所發感慨的原因,其緣由像一張符契那樣相和,總難免要在讀前人文章時嘆息哀傷,不能明白於心。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注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
暮春:陰曆三月。暮,晚。
會:集會。
會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紹興。
山陰:今紹興越城區。
修禊(xì)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游春活動。
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
畢至:全到。畢,全、都。
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嶺。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
激湍:流勢很急的水。
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
流觴(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
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
一觴一詠:喝著酒作著詩。
幽情:幽深內藏的感情。
是日也:這一天。
惠風:和風。
和暢,緩和。
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
所以:用來。
騁:使······奔馳。
極:窮盡。
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
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
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著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著。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
趣(qǔ)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通「取」。萬殊,千差萬別。
靜躁:安靜與躁動。
暫:短暫,一時。
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竟)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語出《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
情隨事遷: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
感慨系之:感慨隨著產生。系,附著。
向:過去、以前。
陳跡:舊跡。
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
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
臨文嗟(jiē)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
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
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
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
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
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作品鑑賞】
《蘭亭集序 / 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對於生死無常的感慨
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嘆。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盪,再由激盪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先點明聚會的時問、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