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主講】|《對權威的服從》: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
Автор: 流水浮舟
Загружено: 4 нояб. 2020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22 просмотра
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學實驗,當權威的命令與良知衝突,你是否選擇服從?
大咖簡介
紅娘丁當。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傳播學博士,現爲南京大學的一名青年教師。長期使用名字“紅娘丁當”進行寫作。
聽書筆記
《對權威的服從》這本書的作者斯坦利·米爾格拉姆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這本書記錄了他在上世紀60年代做的一系列服從實驗。這個實驗在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歷史上都極具影響力,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因爲它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心理現象:人不僅會服從權威,而且會違背良心盲從權威。
第一,實驗過程。
從1960年到1963年,米爾格拉姆和他的研究團隊在耶魯大學做了一系列服從實驗,看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服從權威。因爲這些實驗涉及到了電擊,所以它們也常常被稱作米爾格拉姆電擊實驗。
在實驗的基準場景中,受試者需要在實驗中扮演老師的角色,向另一個扮演學生角色的人提問。如果對方回答錯誤,則要對學生進行電擊懲罰。結果,參加這一基準實驗的一共有40個受試者。他們中有25個人,也就是62.5%的人,給出了最高的450伏電擊懲罰。
之後米爾格萊姆還改變了實驗的一些步驟和設置,來看看在不同的情境下,人們的服從行爲有何差別。他一共做了19組這樣的服從實驗,受試者的人數達到了1000人。結果差別很大。在有的實驗組中,有高達92.5%的受試者給出了450伏的電擊。而在另一些實驗組裏,沒有任何人給出最高伏特的電擊。
第二,服從和人的“代理狀態”心理特徵有關。
米爾格拉姆認爲,當一個人放棄自己作決定的權利的時候,他就進入到了一種“代理狀態”,允許由別人來代你做決定,向你發號施令。這個時候,你的行爲模式就有可能改變,你的道德良知也可能不起作用了,別人會替你決定,你做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就像在這個實驗裏,來參加實驗的受試者認爲工作人員是權威,所以既然工作人員要求自己去懲罰對面的學生,那我就去懲罰。雖然我的內心是不願意的,但我自己沒權力決定,工作人員告訴我怎麼做我就怎麼做。
米爾格拉姆分析說,這是因爲當人們進入代理狀態之後,就會從權威的角度來確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說,你這個人有沒有價值,不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而是由領導的評價來決定的。因此,讓領導滿意是你的職責。如果你讓領導失望了,就意味着你很糟糕,沒有價值了。
在這種心理的作用下,人們會表現出很多當他們獨自一人時不存在的性格特徵。
1,一旦你把對方看成一個權威,就會試圖在權威面前留下一個好印象,跟權威保持良好的關係。
2,人們認爲自己對上司負有責任,但他們不認爲自己應該對上司下達的命令內容承擔責任。
第三,很多環境因素會影響最後的實驗結果。
1,受試者和受害人之間的距離。當受試者和受害人的距離比較近,受試者可以親眼看到受害人的痛苦反應之後,會更關切對方的身體狀況。實驗結果發現,相比基準實驗裏有62.5%的人給出了最高級別的懲罰,在這種情境下,只有40%的人給出了最高級別的懲罰。
2,受試者和權威之間的距離。米爾格拉姆的假設是,如果權威和受試者之間的距離拉遠了,權威的力量會減弱。在另一個新的場景裏,扮演權威角色的心理學專家在一開始對受試者作了初步指導之後,就離開了實驗室,然後再通過電話來下指令。結果,在這組實驗中,只有20%的人給出了最高的450伏電擊,其他人都中途退出了。
3,所謂的“權威”的身份。前面我們講的這些情況裏,這個權威的身份都是耶魯大學心理學系的科學家,所以會給受試者一種感覺,就是下達命令的人是科學權威。但是當下達命令的人變成普通人之後,只有20%的人服從了權威,給出了最高450伏的電擊。可見人們服從的並不是這個命令本身,而是下達命令的那個人。
第四,仍然有人可以依靠自己的良知做出反抗,沒有選擇服從。
反抗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只有很少數的受試者可以堅持走完這一步。但是和消極的服從相比,在這裏反抗其實是一個積極的行爲,是人們在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用自己的信念和意志力,對強大力量進行的反擊。
總的來說,反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多數人在內心道德衝突的時候,會使用掩耳盜鈴或者譴責受害者的方式,幫助自己緩解緊張心情。只有少部分人會一步步地走向反抗。
播音 | 紅娘丁當
策劃編輯 | 李雪清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