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秘訣:個人理財從這幾點開始|Financial Management&Money Secret
Автор: 菁羚商學院
Загружено: 4 мая 2017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 419 просмотров
華人線上投資理財學苑
到這裡來領取五個步驟打造你的財務藍圖的秘密訓練影片
http://investment-business-online.com...
索取之後有任何研討會訊息你都收的到通知喔
原來理財就是在理自己的生活
以下幾個基本原理需要注意
1.現金為王
就是指不超額消費, 不使用信用卡, 不負債,然而房貸除外
在今天這個以信貸消費為主流的社會, 強調使用現金似乎跟不上時代, 而對信貸消費的依賴常常來自於下面幾個原因
*信貸消費可以累積個人信用
*手上的現金可以用來投資, 比當下就花掉划算
*紅利點數可以換禮物
但事實上, 這幾個原因並非都那麼的站的住腳
首先第一點
信貸消費可以累積個人信用, 累積個人信用要做什麼呢?
為了可以申請更高的貸款額度, 結論就是我們現在負債,
是為了以後可以負更多的債,除非有的人對負債很有快感,否則這也不是一個合理的理由.
有買房能力的家庭或個人,所面臨的問題不是能不能申請的到貸款, 而是能貸出多少來, 一個好的信用紀錄可以幫你申請到更多的貸款, 但是否也因此背了更多的債務, 甚至超出家庭財務能力的房子, 把自己的收入完全暴露在房價下跌的風險中呢?
二.手上的現金可以用來投資,比當下就花掉划算
這只不過是將現金流入的時間往後延了一到二個月,就投資本身來說, 收益跟風險是並存的, 我們往往只看到可能賺到多少錢, 卻忽略了投資的風險, 一到二個月的投資, 更確切的說是投機而不是投資,
三,紅利點數可以換禮物
很多實驗證明, 在紅利點數的刺激下, 人們傾向花更多的錢,其中很多的消費是原本不需要的, 結果就是為了換得我們並不需要的禮物或機票, 而花了許多冤枉錢,
2.制定每月預算
意思就是確保每月收入跟支出保持平衡, 錢花在刀口上
3.緊急資金
意思就是在活存帳戶中, 要儲蓄三到六個月的生活支出, 以應對短期內不確定的風險.
4.房貸
房貨的期限不要超過15年, 利率選擇貨比三家不吃虧, 每月房貸支出不超過家庭收入的四分之一
5.車子
買車只買有車況保證的二手車, 可避免新車短期內的大幅貶值,
6.投資
選擇進五年表現較好的基金, 用定期不定額的方式投入, 不放風險性較高的股票或黃金,這裡是指從沒有接觸過投資的人
7.人壽保險
三個原則是, 一要定期人壽, 不要終身人壽
二保額至少是個人年收入的十倍
三每年可以視家庭或個人的情況調整
8.養老金
應該建立自己的養老金, 而不要指望政府的養老金,
過去幾十年政府的養老金政策一直都在變化,
而勞保退休金,年金破產的議題時有耳聞
幾十年後我們退休時的養老基金會不會變成空頭支票?
沒有人知道
所以為自己極早設立一個投資計劃, 以替代並沒有百分百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
9.不與親友發生財務借貸, 不跟親友借錢也不借錢給親友
個人理財80%是行為, 只有20%是各種知識和計算, 上面的
內容百分比也好, 任何數字也好, 都不是絕對的, 理財最難的不是掌握這些算法, 而是付諸行動而且能長期堅持簡單正確的原則, 道理大家都懂, 但是能認真實踐的卻少之又少, 解決這樣的隋性有二個方法
1.在制定目標的時候, 不要太激進, 慢慢來, 不要讓身心在潛意識裡產生抵抗感, 一開始每月的存款不用太多, 不影響生活的方式, 慢慢養成習慣, 再根據自己的情況增加存款額度
2.要有目的的不時讓自己感到有成就感
例如你目前有好幾張信用卡, 而且都有分期未繳清的額度, 把卡片欠款由多到少排序, 從最少的那張開始還, 把不必要的開銷集中火力還清, 再還一張, 還完一張後再還下一張, 這樣做不用多久你就能感覺到少了一張卡, 少了一個負擔就會感到開心, 這對實際的計劃就會有激勵的效果, 總之人不是完美理性的, 所以我們不該苛求自己在理財上要有一套公式來規範自己, 把生活習慣, 脾氣個性整理起來, 落實在生活中, 畢竟個人是排在"理財"這二個字前面的
歡迎加我的Line@菁羚理財
http://line.me/ti/p/%40lidiayen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