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安般與繫念 2
Автор: 胡健財
Загружено: 2025-04-23
Просмотров: 93
#禪修 #曉雲法師 #禪 #公案 #佛教 #禪宗 #正能量 #buddism
曉雲法師說禪。
佛禪之源。
安般與繫念。二
師。
沒有「空」,法不能修「觀」,即沒有空是不能修禪,因為「觀」等於我們能照見諸法,觀照自己的心,它是透明的。觀法空,法空才是空,不空不是法,空是空什麼?五蘊空,五蘊不空就沒有觀;五蘊不空還是色受想行識,還在五蘊的纏縛之內,宛如室內的火燭,我們要將門關起來,不讓這個火搖,火若一搖動,就不夠光,所以我們要保護六情根。
世尊在《阿含經》中教弟子修禪時,都要教他們調息,調息叫安般,安般就是心念不分散、調息了。「安般」與「繫念」是兩回事,但是到功夫通達時,兩者又是一樣的,「繫念」是對我們的色身來下手,「安般」是對我們生命的氣息來下功夫,因為氣息不調就會有,風、喘、氣」;很容易搖搖動動,取捨憎愛,這些都是意氣用事,所以我們要調;那麼這個意氣用事生在什麼地方呢?生在我們假身之中,所以世尊要我們把這個假身觀空掉,如果比較繫念與調息,「繫念」比較能對治狂惶的念頭,「調息」比較能調一點安靜的氣息出來。息就是我們的氣,有生命就有氣,所以一個人好不好,造不造業,都是習氣來的。繫念法呢?對治比較麤的眾生,世尊就教他先繫念,在《禪秘要法經》卷上,就教人修五停心觀的白骨觀,如果修的有功夫的話,就比較能調和色身,妄心也能夠不起,這樣也是很好。「安般」與「繫念」如果已經到了相應的時候,就可以修觀,就能心在緣中。
我慢驕心重的人,要調息是不容易,所以要教他繫念,繫的肉體都分散,就漸漸升起了厭離。以前好多修行人,初發心學佛的時候,有很多境界是厭離的,升起厭離心時,就不會對一種東西特別喜歡,心自然誠懇嚮往佛法,漸漸轉變成本性中就是要學佛,要聽聞佛法,心中才舒坦。但厭離雖是最好的辦法,然經過一段時間的薰修後,就慢慢一層一層的撥開了,好像月亮被雲遮住,把雲撥開,月亮就現出來。比如這個常住真心越來越清楚,越來越了解自己,如果真正到智慧開發的時候,就沒有所謂的厭離,那個時候,只是對着佛經之無量寶藏,一味參究,就不會厭離了,所以,大乘小乘剛開始時,都以厭離為最初的一念意識,但是厭離只是一個過程,等到大悲心發的時候,那境界又不同了。
民國六十八年11月12日
以上,胡健財製作。
2025.4.24出品。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