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質隕石, 球粒隕石, 非球粒石質隕石 - 太陽系與地球的形成 - 早期的地球特展
Автор: Mineral Encyclopedia 礦物百科
Загружено: 6 апр.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161 просмотр
隕石是小塊的固體碎片,它的來源是小行星或彗星,起源於外太空,對地球的表面及生物都有影響。在它撞擊到地表之前稱為流星。隕石的大小範圍從小型到極大不等。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由於摩擦、壓力以及大氣中氣體的化學作用,導致其溫度升高並發光,因此形成了流星,包括火球,也稱為射星或墬星。火流星既是與地球碰撞的外星天體,也是異常明亮的流星,而像火球這樣的流星無論如何最終都會影響地球的表面。
更通俗的說法,在地球表面的任何一顆隕石都是來自外太空的一個天然物體。月球[1][2]和火星[3]上也有發現隕石。
被觀察到穿越大氣層或撞擊地球隕石稱為墬落隕石,其它的隕石都稱為發現隕石。截至2010年2月,只有大約1,086顆的墬落隕石的標本被收藏 ,但卻有38,660顆被確認的發現隕石[4]。
隕石通常分為三大類:石隕石主要是岩石,其組成大多是矽酸鹽礦物;鐵隕石,很大部分的成分是鐵與鎳;石鐵隕石的成分既有大量的岩石也有金屬。現代的隕石分類是根據其結構、化學同位素和礦物學來分類,小於2毫米的隕石被分類為微隕石。
維基百科
IMG 3931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