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2. 哈巴谷書——聖經手冊
Автор: 盧小玲傳道
Загружено: 11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4 просмотров
哈該書
重建聖殿 預言未來的榮耀聖殿
猶太人被擄歸回後,重新建國的第一步就是重建聖殿,聖殿是他們全國生活的中心。
哈該,撒迦利亞,瑪拉基
這三位先知屬於被擄歸回後的時期,都與重建猶太國的工作有關。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三
書,都記載這時期的情形。(參閱以斯拉書註釋)。
哈該與撒迦利亞幫助百姓重建聖殿(五二〇l五一六)。有人認為瑪拉基於一百年之後,與尼希米同工,建造耶路撒冷的城牆。
本書的主題是信心的探討與解惑:公義的神為何藉迦勒底人懲罰祂的選民?答案是迦勒底人只不過是神所使用的工具,目的是要引導神的選民回轉歸向神,迦勒底人最終仍須為他們自己的邪惡受罰。神的選民不可因環境艱難而灰心喪志,只要存著信心等候並仰望神,認識並經歷神大能的作為,至終神自己要成為神選民的享受和喜樂。
—————————-
哈巴谷書提要
壹、書名
本書以其作者先知「哈巴谷」為書名。「哈巴谷」原文字義「擁抱」,暗示作者以愛心「緊緊抱住」神的眾百姓,安慰並鼓勵他們,使他們以信心「緊緊抱住」神,明白神的旨意,使他們在苦難中,能堅定地經歷神同在的祝福。
貳、作者
本書的作者顯然是先知哈巴谷(參一1;二1~2;三1)。關於他的出身、籍貫、父家、生平事蹟,缺乏明文資料可供考證,僅從本書得知他是一位先知,名叫哈巴谷,奉命傳講神的默示(參一1)。
又從「這歌交與伶長,用我的絲絃樂器」(參三19原文直譯)可以推測,他可能是一位祭司,出身利未人家族,在聖殿中供職或樂班裡的一員。
猶太人傳說他就是那被先知以利沙救活的書念婦人的兒子,因以利沙曾經告訴書念婦人「明年到這個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參王下四16,27,32~37),故起名「哈巴谷」,就是「抱」的意思。另有次經傳說哈巴谷曾為但以理將食物送到獅子洞裡。但上述這些傳說純屬野叟曝言,並無可信的證據。
倒是他在本書中遇到不明白的問題時,一再執著的向神發問,彷彿「黏附」或「抱住」神,不肯輕易罷休,這跟他名字的意思相當符合。
叁、寫作時地
根據本書的記載來看,那時還有聖殿和敬拜的事(參三19),故知本書是在被擄之前所寫,並非在被擄之後。
根據本書的預言,神將興起迦勒底人(參一6),迦勒底人就是巴比倫人,而非亞述人,可知他不是希西家和瑪拿西年間的先知,因為神是藉亞述人來懲罰瑪拿西的惡行(參代下三十三11)。而巴比倫人的崛起,是在約西亞王後期,故本書的寫作時間不應早於主前620年(參王下二十二3,18~20)。再者,耶路撒冷是在主前587年被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所攻陷(參代下三十六17),故本書的寫作時間不應遲於主前588年。最有可能的時間應當是在猶大王約雅敬年間,亦即主前608~597年。
至於本的寫作地點顯然是在猶大,因為只有在那裡才有聖殿和伶長。
肆、主旨要義
本書的主題是信心的探討與解惑:公義的神為何藉迦勒底人懲罰祂的選民?答案是迦勒底人只不過是神所使用的工具,目的是要引導神的選民回轉歸向神,迦勒底人最終仍須為他們自己的邪惡受罰。神的選民不可因環境艱難而灰心喪志,只要存著信心等候並仰望神,認識並經歷神大能的作為,至終神自己要成為神選民的享受和喜樂。
伍、寫本書的動機
先知哈巴谷書寫本書的動機,是為激勵他的同胞,在苦難中不可失去向著神的信心,因為神乃是公義的神,祂不能容忍邪惡橫行;祂也是慈愛信實的神,祂對選民的旨意是堅定不移的,祂大能的作為乃是為著選民的益處。「惟義人因信得生」,因信不看環境,單單仰望神,高唱「信心之歌」,乃是神兒女在逆境中的安慰與力量。
陸、本書的重要性
時值末世,外有邪惡政權的迫害,內有所謂「牧者們」背棄信仰,與邪惡的世界潮流妥協,誤導無知的信徒,以致信心被搖動,不知何去何從。本書的內容,正是末世教會所據以對抗時代潮流的利器──務必堅定信心,「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爭辯(爭戰)」。我們既然有這一位大能的神作我們的後盾,我們又何懼之有?所以本書的教訓,對末世教會更顯重要。
柒、本書的特點
本書的特點如下:
(一)本書作者先知哈巴谷的文學造詣極深,無論是第一、二章的散文,或是第三章的詩詞,都非常精緻、高雅,詩的意境也極其優美。
(二)本書藉問答來描述作者與神之間的對話,顯示他與神之間心意的交流,表明本書乃是一種上乘的禱告──神與人交通無間。
(三)本書開始於問,結束於唱;開始是驚奇,結束是讚美;開始是一種的不安,結束是得到了安息。
(四)本書的篇幅雖然很短,卻一共出現了十五個問句(一2,3,3,12,13,13,14,17;二6,7,13,18,18,19;三8),藉發問而得到答案──「求問神」不失為解答疑惑之鑰。
(五)哈巴谷的字義是「擁抱」,在本書中,作者一面以信心擁抱神不放,另一面以愛心擁抱她的同胞不放,在神與人之間作了美好的橋樑。
捌、本書與其他聖經書卷的關係
《約伯記》和《哈巴谷書》兩本書都同樣是探討「苦難」的書,但前者關注約伯個人的受苦,後者關注國家民族團體的受苦。
《那鴻書》和《哈巴谷書》兩本書的內容性質相似,都說神對祂子民之仇敵的審判,但前者是預言尼尼微(亞述)的結局,後者是預言迦勒底(巴比倫)的結局。
本書引用過三次其他舊約聖經的話:(1)二6比較賽十四4;(2)二14比較賽十一9;(3)三19比較詩十八33。
新約聖經中三次引用本書「義人因信得生」(參二4)的話:(1)羅一17重點乃在「因」;(2)加三11重點乃在「信」;(3)來十38重點乃在「生」。
除此之外,本書中有關基督的預言,可從各新約聖經中得到應驗:(1)基督是從亙古太初就有,自有永有之神,祂是根基磐石(哈一12;約一1,14,18;西一17;林前三11;彼前二4~8);(2)基督為人因信稱義救恩之主(哈二4;羅一17;三24;五1;弗二8~9);(3)基督是全地上的人在聖殿中敬拜之主(哈二20;約二16~21);(4) 基督為審判世界大有能力威嚴榮耀之主(哈三2,3,16;路二十一26~27) 。
玖、鑰節
「惟義人因信得生。」(哈二4下)
「耶和華啊,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哈三2)
拾、鑰字
「為何」(一3,3,13,13,14);「信」(一5;二4;三9);「復興」(三2)。
拾壹、內容大綱
【惟義人因信得生】
一、先知的困惑與神的答覆(一1~二20)
1.引言(一1)
2.先知第一問:神為何容讓惡事不斷在猶大發生(一2~4)
3.神的答覆:神將藉迦勒底人懲罰猶大(一5~11)
4.先知第二問:神為何利用惡人懲罰選民(一12~17)
5.神的答覆:神的審判終必臨到,惟義人因信得生(二1~4)
6.惡人(迦勒底人)的五個災禍(二5~20)
二、先知的禱告與頌讚(三1~19)
1.求神在這些年間復興祂的作為(三1~2)
2.神的顯現大有能力且可畏(三3~15)
3.因神自己而歡欣且穩行在高處(三16~19)
── 黃迦勒《基督徒文摘解經系列──哈巴谷書註解》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