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止观1(上) 上了下法大和尚
Автор: 普法讲堂-能仁了法
Загружено: 6 дек. 2020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3 просмотра
摘要
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习《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本坐禅法要又名《童蒙止观》、一般称名《小止观》,是中国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的重要著作,著书时间距离我们现在约有一千四百多年,他的这部著作,通俗易懂对我们修行人来说,是一部非常有指导意义的重要书籍。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这八个字,为本部书之总题。这部书是说明用功修行止观,禅定和智慧的下手工夫,是学习中国佛教天台宗教观的重要资料,是初发心的人,修证入道最为切要之法门。
作者简介
智者大师,是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开宗祖师,公元538年-597年),是我国陈隋时代最著名的佛教领袖和佛学思想家,被天台宗的门人尊称为天台宗第四代祖师。他一生弘扬佛法,所说止观法门有四种:一名圆顿止观,即现在所说是《摩诃止观》;二名《渐次止观》,又名《禅波罗密门》;三名《不定止观》;第四《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即《童蒙止观》,又名小止观。
我们的自性本无烦恼,亦无生死。迷悟本空,修证如幻。如摩尼宝珠,本是圆满清净,但从无始旷劫以来,落在污泥之中,被尘土盖覆了本有清净的光明,现在想要重现珠光,要加以清洗的功夫。所谓修证即不无,染污即不得,所以非用止观之修德不为功。然此清净光明,本是具足,本是有之,非因修而得,不过是藉着止观以显其本有。
但是此止观,理通凡圣,它概括了大小修行的内容。例如说诸恶莫作,即是止;众善奉行,即是观。又不杀不盗等之止十善,即是止;不但不杀而且放生等之行十善,即名为观。例如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即是止;行六行观的粗行相、苦行相、障行相;解脱道有静行相、妙行相、离行相,即是观,是即人天之止观。再如修,分析法是止,生空是观。例如修行中五停心观的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是止。四念处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观,是即二乘之止观。若正明止观,即所谓是三止三观内容。
这本止观书分别有十种意义,又名十章以明止观:所谓第一具缘,即是具足五缘;第二诃欲,即诃五欲;第三弃盖,即是屏弃五盖;第四调和,即为调和内外身心五件事;第五方便,即是修行五法。此五章,即为初心修止观坐禅之前方便,方便之助道修行,既容易成就,可修第六正修止观。正修助道既然具足,就可以修行三止三观,故曰坐禅法要。故此止观,为我们初学佛的人,最容易下手的功夫。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