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脫莊嚴寳論 第十七課 第三章 明成佛之緣善知識(三) 上定下覺法師開示
Автор: 菩薩摩訶薩
Загружено: 5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9 просмотров
解脫莊嚴寳論 第十七課
第三章 明成佛之緣善知識(三)
上定下覺法師開示
普通眾生類之善知識者,其條件可由八種,四種或二種來說明之。
八種條件者,如《菩薩地論》云:
菩薩善知識若具八相是為圓滿。何者為八?
一 多聞大乘經典,
二 持守菩薩戒律,
三 具足修行證悟,
四 悲心濟眾,
五 無有畏懼,
六 忍耐謙和,
七 心離悔戚,
八 善於言辭。
四種條件者,《莊嚴經論》云:
多聞離諸疑,能持諸善法,
二門說真如,是為菩薩相,
為圓滿法師。
多聞是說由於多聞廣學的緣故,能廣大的開示法要。因為智慧廣大的緣故,能除眾生的疑惑;持守善士之作業故,堪受讚揚。
二門說真如 : 是說能由煩惱染汙門和清淨寂滅門
來說明真如實相的道理。
二種條件者,《入菩薩行論》云:
真善知識者,深通大乘教,
持菩薩勝律,雖逢命難緣,
不舍菩薩戒。
這是說善知識(的最低條件),必須深通大乘教義和持守菩薩戒律。
依止善知識的方法是:
一 恭敬與供養,
二 愛敬並承事,
三 修行及努力。
恭敬 :
是說要對善知識常行禮拜和周匝繞行;
他行近的時候要速即起立,近他的身旁時要躬屈身體;
以誠摯的心情在適當的時候講話和以無厭足的心情時常瞻仰其慈顏。
就像持寶商人(nor, dzans)恭敬其師一樣。
《華嚴經》云:
以無厭足心,頻視善知識。
這是什麼理由呢?
因為善知識實在是難見、難出、難遇的緣故!
供養 :
是說要以與法不相違的食物、衣著、墊褥、醫藥、珍寶
等財物象常啼菩薩一樣的不計身命去承事供養善知識。
善財童子說過:
佛菩提是由供養善知識而獲得的!
愛敬 :
是說要視善知識如佛,凡有所訓皆不違越。
對善知識要仰慕、敬重和敬信,就象那諾巴大師依止(諦洛巴)上師時一樣。
《般若經》云:
你應該對善知識竭盡全力的去敬重、愛惜和淨信!
某些時候當善知識以善巧方便來行動的時候,應該擯棄自己的邪念,並特別努力的去生起淨信,就像《入法界品》中無厭足王的故事一樣。
修行及努力 :
是說從善知識而得聽聞、思惟和修持佛法,由聞、思、修三門努力的去行持乃能使善知識歡喜。
《莊嚴經論》云:
從師修學時,依教奉行之,令彼心歡喜……
因為,要使善知識歡喜,自己才能趨入佛道,故《入法界品》云:
若令善知識歡喜則能獲得一切佛菩提。
向善知識求法,
第一步要有適當的準備;那就是首先要具足菩提心。
第二步是要把自己作為病人想,把法作為藥物想,把上師作為醫生想,知道自己如果努力去修持佛法,就能夠治療宿疾。
最後應該設想自己是一個孔口朝下的器皿或無底之瓦罐,所有的毒液都流光了!
依止善知識的利益,《入法界品》云:
菩薩若為善知識所攝則不墮惡道,若為善知識所護則不為惡友所誘,若為善知識所佑則於大乘法得不退轉, 善知識善護念諸菩薩必能速疾超離異生位……”
《般若經》云:
善知識善護念諸菩薩摩訶薩
能速得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