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鵝!中山樓市格局生變?大量香港客被深套,房價狂跌!炒房客在拋售中山房子!炒房客的天堂沒落!蝕到渣都沒!深中通道拯救不了中山樓市!
Автор: 粵語頭條
Загружено: 17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60 612 просмотров
中山樓市格局生變?珠海、港澳人開始拋棄中山坦洲了!城市發展點樣留住人心?
近年來,伴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地加速推進,珠海、澳門與中山坦洲之間的互動關係變得愈發複雜且微妙。作為中山市南部與珠海緊密接壤的工業重鎮,坦洲曾憑藉自身低廉的樓價同埋極為便利的區位條件,宛如一塊強大的磁石,吸引了大量珠海和澳門的「跨城居住者」。佢哋穿梭於城市之間,在呢片土地上開啟了獨特的跨城生活模式。
但系,近期輿論場中頻繁出現「珠海、澳門人開始拋棄坦洲」的激烈討論。呢一現象猶如一顆投入平靜湖面的巨石,激起層層漣漪,背後究竟隱哩埋點錯綜複雜的城市發展邏輯呢?
坦洲鎮宛如一顆鑲嵌在中山市最南端的明珠,與珠海僅一河之隔,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其總面積達129.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截至今年初已達38.2萬人。
呢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與珠海之間千絲萬縷、深度綁定的關係。從坦洲鎮中心出發,驅車前往珠海拱北口岸,只係只需10分鐘的車程;而前往澳門,更系能夠通過港珠澳大橋實現快速通勤。呢種「近鄰優勢」,在過去的歲月里,讓坦洲毫無懸念地成為咗珠海、澳門居民置業的熱門之選。
珠海和澳門的高樓價,無疑系推動跨城居住現象的核心因素。以今年的數據為例,澳門人口密度高達23448人/平方公里,土地資源極為稀缺,樓價長期位居全球前列,讓許多普通居民望而卻步;珠海香洲區常住人口116.12萬人,城鎮化率接近100%,核心區樓價同樣居高不下,購房壓力巨大。
相比之下,坦洲的樓價僅為珠海的1/3至1/2,而且生活成本更低,呢一顯著的「價格差」,如同一個巨大的引力場,吸引着眾多珠海和澳門的居民。尤其系在2010年代,坦洲憑藉「珠海西拓」的預期,吸引了大量發展商如潮水般湧入,樓盤如雨後春筍般密集開發,逐漸成為咗珠澳居民名副其實的「睡城」。
坦洲並非只係系一個單純的居住區,其工業基礎雄厚,猶如一座堅實的堡壘。截至今年,坦洲規上工業企業數量已達280家,涵蓋了生物製藥、電子信息、智能製造等眾多前沿領域,年GDP總量高達176.8億元,工業增加值46.9億元。
呢一強大的產業基礎,唔單只為本地居民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就業機會,更為跨城通勤者創造了「職住分離」的可能性。例如,珠海的辦公耗材產業,有6成以上的市場份額集中在坦洲,部分珠海企業甚至將生產基地遷至此地,進一步加深了坦洲與珠海之間的產業聯繫。
廣珠西線高速、西部沿海高速、香海高速等交通幹線如巨龍般貫穿坦洲,形成咗「四高一快、八進八出」的立體路網。加之珠機城際鐵路的規劃,進一步縮短了與珠海、澳門的時空距離。呢種便利的交通網絡,使得跨城通勤在時間成本上具備了可行性,讓居民們能夠更加自由地在唔同城市之間穿梭。
儘管坦洲曾經風光無限,但近年來人口流入趨勢卻出現咗微妙的變化。珠海金灣區在舊年常住人口增長1.2%,達到46.15萬人,成為珠海增長最快的區域;而澳門人口在今年初增至68.83萬,外溢需求好似並未如預期般完全導向坦洲。呢種轉變的背後,系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
珠海正經歷着從「小而美」向「大而強」的華麗轉型。金灣航空新城、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建設,如同一股強大的推動力,使得珠海西部成為咗新的增長極。舊年珠海常住人口達251.85萬人,城鎮化率90.91%,其中香洲區人口占比近半。
隨着珠海西部的醫療、教育、商業配套逐步完善,原本依賴坦洲的剛需購房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本地新區。例如,金灣區提出打造「低密度、高品質」城市新中心,其人均GDP領先全省,吸引力顯著增強。許多購房者認為,在珠海本地新區居住,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的生活配套和城市資源。
人口激增帶來的管理壓力在坦洲尤為突出。以十四村社區為例,3.5平方公里的轄區承載着超12萬管理人口,本外人口比例高達1:37,出租屋密集,治安問題頻發。
儘管當地通過「網格化管理」和「物業進村」項目,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治安狀況但居住環境仍與珠海存在較大差距。一位受訪的澳門居民無奈地表示:「過去圖便宜住喺坦洲,但而家更睇重社區品質和安全感。」
坦洲樓價雖低於珠海,但近年來漲幅明顯。以某大型樓盤為例,2015年均價約8000元/平方米,今年已突破2萬元/平方米,與珠海斗門、金灣部分區域的價差縮小至2成以內。與此同時,珠海針對人才引進推出購房補貼政策,進一步削弱了坦洲的成本優勢。
許多原本考慮在坦洲購房的珠海和澳門居民,開始重新審視購房決策,認為在珠海購房或許能夠獲得更多的政策支持和更好的發展機會。
坦洲的工業結構仍以傳統製造業為主,舊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僅46.9億元,與珠海的高端產業相比缺乏競爭力。隨着珠海大力發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部分原本在坦洲設廠的企業開始向珠海高新區遷移,導致就業崗位流失,間接影響居住需求。
面對重重挑戰,坦洲並未揀「坐以待斃」,而系積極採取多項舉措,試圖重塑自身競爭力。
坦洲正全力推進「高端顯示產業園」「南部食品加工現代產業園」等項目,積極引入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冷鏈物流產業。預計今年工改項目年產值可達3.5億元,較改造前增長126倍。
此外,依託省級經濟開發區政策,坦洲計劃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端創新服務平台」,吸引深珠澳資源,為產業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通過「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坦洲累計建成「四小園」248個,打造了鹹水歌文化公園等網紅打卡點,並大力推進「智慧交通」「電子圍欄」等數字化治理手段。
呢啲舉措旨在全方位提升居住體驗,縮小與珠海的心理落差,讓居民們能夠享受到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環境。
坦洲與珠海香洲區建立了跨界調解機制,簽署了《矛盾糾紛聯防聯調合作協議書》,積極推動交通互聯互通。隨着深中通道的建成,坦洲有望成為連接珠江口東西岸的樞紐,重新定義其區位價值,在區域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拋棄」一詞或許過於尖銳,更準確的講法應該系「居住揀的分化」。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珠海、澳門居民的需求從「低成本生存」逐漸轉向「高品質生活」,而坦洲的轉型尚未完全匹配呢一變化。
但系,呢並不意味住坦洲失去咗其存在的價值。其低廉的土地成本、巨大的產業升級潛力,同埋作為珠海「腹地」的戰略地位,仍將使其在區域分工中占據獨特而重要的角色。
未來,坦洲可唔可以扭轉「被拋棄」的敘事,關鍵在於它可唔可以在「產城融合」與「人居品質」之間搵到新的平衡點。呢一過程充滿咗挑戰,但也蘊含着無限的可能。對此,大家又有着點的睇法呢?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