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率的遊戲 如何牽起地球兩端的緣分
Автор: DaAi News Storage
Загружено: 2 нояб. 2018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00 просмотров
對血液疾病患者來說,想要找回健康,靠的 不一定是自己的親人,有可能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因為陌生人捐髓相助,這份情對受髓者來說,是一輩子的感激。他們透過骨髓資料庫,在42萬筆的血樣資料尋找42萬分之1的機會,目前,慈濟骨髓資料庫是華人世界第二大的資料庫,有超過5千人接受移植。每回,捐髓者和受髓者相見歡,場面相當令人感動,因為髓緣之愛,讓他們血脈相連。今天專題報導,帶您看到捐髓和受髓者,這種緊密相連又未曾謀面的生命故事。
捐髓者 陳志豪:「一天要騎3百公里的自行車,就從花蓮騎到台東鹿野那邊,又騎回來這樣,然後這是要有很充沛的體力啦,才能完成的。」
展示獎牌,為自己的體力、耐力掛保證,自行車運動令人熱血沸騰,陳志豪是鐵人三項比賽的常勝軍,2005年捐髓救人,長針在臀部兩側的腸骨,取得幹細胞。
捐髓者 陳志豪:「也不會因為捐髓而有一些健康上的疑慮,反而因為這樣而刺激我去把自己的身體照顧好,而更健康。」
從此,健康狀況越來越好,陳志豪成功減肥18公斤,躍身為追風男神,還擔任慈大單車社指導老師。想要和陳志豪一樣捐髓救人,只要年滿18歲,身體狀況良好,男女體重分別超過45和40公斤,而且不一定要抽腸骨。
現行骨髓捐贈,超過9成5以捐贈「周邊血幹細胞」為主,捐者必須施打5劑「白血球生長激素」,不用手術,也不用麻醉,透過捐血的方式,萃取出幹細胞。
花慈幹細胞與精準醫療研發中心主任 李啟誠:「那我們就用捐血方式慢慢捐,把這幹細胞萃取下來,這是周邊血幹細胞的捐贈,那骨髓的捐贈跟周邊血幹細胞的捐贈,一般來講安全性是非常高啦,非常高,因為現在全球也已經有一百萬個骨髓幹細胞移植了。」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楊國梁:「我們在做高解析的檢驗,而且增加不同基因位點的檢測,那這樣子的話,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捐者跟病患的基因類型的差異,所以從這個差異裡面,我們開始選定,哪一個捐贈者的差異最少、最適合給病患做捐贈。」
目前,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有5萬6千多人尋求配對,完成骨髓與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案例超過5千人。菲律賓的眼科醫師蔡超勇,就是跨海配對的成功案例。
骨髓移植後,復原狀況良好,聽著主治醫師解說各項檢查數據。過去,他是許多菲律賓民眾稱讚的好醫師,加入慈濟人醫會20年,在眼科義診中心和各島嶼之間,為貧苦居民動刀治療白內障,去年4月,卻發現罹患急性淋巴性白血病。
受髓者 蔡超勇:「這時候才知道那個感覺,做病人是怎麼樣,那個思維是怎麼樣。 (就是感同身受。) 對。」
當角色互換,心境的確大不同。罹病初期,蔡醫師在菲律賓接受化療,同時在慈濟骨髓資料庫尋求配對,好不容易尋覓到生命曙光。
受髓者 蔡超勇:「第3個配對才配對到,就是12月24號,是我們那邊(菲律賓)的聖誕節,我們說是聖誕節Christmas,那是我最好的聖誕禮物了。」
經過骨髓移植和淋巴球回輸,7個月漫長治療,蔡超勇醫師終於可以返回菲律賓,回國前夕,他特地到靜思精舍拜會證嚴上人,表達內心的感恩。
受髓者 蔡超勇:「不是像別人有心臟病,就倒了,沒有機會了,我也是覺得我也很幸福,還有機會,還有機會改變自己。」
現階段,海外配對成功案例超過3千例,占慈濟骨髓資料庫的6成以上,這裡就像一座希望寶庫,連北歐國家丹麥、瑞典,或是南半球的紐西蘭,都有受髓個案。
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主任 楊國梁:「那是因為我們人類來自同宗,所以在某種巧合的情況之下,剛好我們有幹細胞的捐者,跟國外的這些外國人,配型剛好相符,比較少的病患是非華人的病患,對,越多人建檔,就是使得骨髓資料庫的捐者更多元化,可以幫助的病患也就比較多的族群。」
骨髓資料庫,讓兩位有緣人串起生命連線,現階段,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前進菲律賓和印尼,尋求合作契機。不論種族,不論國籍,您的愛心捐贈,將會是血液疾病患者重獲新生的機會,也許您的愛,病友們會活得更加勇敢。
文字撰稿:林國新
攝影剪輯:林立一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