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玩法看我72變 下半年還玩嗎?
Автор: 熊貓講古佬
Загружено: 16 июл.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 просмотра
这期我们来聊一下港股的新股市场,近十年来看,港股新股市场就已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了。分别是2017年前,2017-2019,2019-2021和2021年至今。
2017年前,新股战场是在GEM board上,因为当时创业板是可以选择只作配售的发行机制及上市时最低公众股东人数规定门槛,也就是说可以选择不作公开发售,股份主要集中在庄家手上,所以导致股权高度集中,股份流通量甚低,上市后波幅加剧等情况发生。
数据显示,2015年及2016年在创业板新上市的发行人股价首日平均升幅(与发行价比较)分别为743%及530%,但同期主板新上市发行人的首日平均升幅只有5%及15%。另外,45家创业板新上市发行人中,有36家只进行配售:当中有30家发行人首日收市价上升了至少1倍,其后其中19家的股价下跌一半以上。
2017年港交所开始整顿创业板新股市场,庄家们纷纷将目光放到了主板的细价股,九成配售,一成公开发售,因为市值小,庄家还是很好控制。不过这就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局面,一种是像宾氏国际(1705),毛记葵涌(1716)等,上市首日就升个数倍,另一种就是上市即跌穿招股价,然后低位收货,等时机成熟再拉上去。
前面两种情况,上市存粹是为了得到附带的溢价以及壳本身的价值,而非发展本身业务,一切的最后都是为卖壳作准备。
2019年初,随着港交所改善造壳风气,对借壳上市行为的监督加强,壳价大幅下跌。目前港股市场壳股基本上是没市没价了。
沉寂了一段时间,直至2019年10月10日鲁大师(3601)上市,港股新股市场拉开了崭新的一页。随后内地各个行业的独角兽来港上市,美国中概股回归,新股市场开始带旺了大市。
2019年-2021年,配合互联网券商的飞速发展,内地网页也开始出现多种教人去香港市场打新的帖子(多是违规操作),这段时间每只新股都是超购数十倍数百倍的,部分热门股份达到上千倍。投资者基本上都可以分得一杯羹。无论是没有盈利的生物科技还是PE超高的传统企业等,投资者都争破头去抢,甚至有部分独角兽的出现,市场一度挣到连孖展额都没有了。
但到2021年,快手(1024)上市已经是最后的狂欢了,之后大市开始回落,港交所也开始处理打新违规情况,新股市场热闹的景象一去不复回了。
不知不觉,今年上半年已经过去了,新股市场还是跟去年第四季度一样冷冷清清,平平无奇。
行情冷清的原因,首先是供给端,新股数量太少,上半年才27只,算上6月密集期这波招股的新股,也不过30几只,比往年下滑了太多。
其次,是需求端,投资者认购情绪极度低迷。所有新股,超购倍数超过十的也就玄武云(02392.HK)。
而说新股行情平淡,基本上没有优质企业,更不要说独角兽什么的能引起市场兴奋的新股。就连好几只去年已经被爆出今年上半年来上市的都找借口推迟了。
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的新股市场,算是一种以时间换空间的磨底行情,很多人失去耐心,退出新股市场。 而留下的,已经不在疯狂,更多会去留意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甚至是估值了。
上半年已经过去,下半年新股市场会是怎么样的走向?
首先来看,赶着半年结上的这一批新股,数量很多,但是按公司基本面,估值等方面去看,真的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大部分新股都是在市场形势大好时进行的融资,如今市场低迷,那么估值按市场化定价的话就会大打折扣。虽然下半年上市的新股,该问题会得到一定的优化,加上市场有好转的曙光,对新股市场是有一定的促进。所以可以见到很多股评都是看好下半年新股市场的走势,不过我是有一定的保留的。
回暖是肯定的,但目前来看还没有优质股票递交聆讯。新股市场要恢复生机,那就要有一两只优质新股引爆市场,将投资者的热情重新燃起。
其次,虽然港交所放宽二次上市和双重上市的资质也会迎来更多中概股回流,但是可以回看过去回流的中概股,上市后初期表现均不容乐观,投资者并不感冒。
所以总的来讲,经历过2021年第四季和2022年上半年,抽新股的投资者变得更为谨慎,所以想要新股市场回暖,重新获得投资者认购,好大部分取决于上市的公司的基本面,估值和独有性,希望这样的一只股票能尽快的上市,重新带旺新股市场。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