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太平區 】|太平城市的記憶|九間|太平新光區
Автор: 台中新光知識家
Загружено: 22 апр.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1 527 просмотров
【台中太平區 】|太平城市的記憶|九間|太平新光區
以前的新坪里、新吉里、新城里、新光里、新高里、新興里與新福里的舊地名為番仔路庄,番仔路庄的東北方,大坑溪坑口及廍仔溪坑口,都是早期防番的隘口,這一帶原來是洪雅族分佈的地區。據說,從前大甲區上游的泰雅族越過頭嵙山地,順廍仔溪谷,經過這裡出入村庄馘(ㄍㄨㄛ)首(出草),也是漢、番(原住民)衝突嚴重的地方之一。地名起源於番人(原住民)出入的道路,後來就此形成村庄,而「三汴林家」是此地的大家族。
光緒12 年(1886)劉銘傳接任臺灣巡撫後,致力於革新內政,加強武備以及產業的振興。當時菸草需求大部分依賴輸入,為求自給,特派員到中國內地以及呂宋島尋求優良菸草種子並獎勵種植
當時菸草種植的分布地區包括:臺中市東、中、南區全部,西、北區之部分區域,以及太平、大里之全部,烏日區之一部份。
光緒16 年(1890)劉銘傳由中國福建省獲得種子,積極獎勵普及
全島,菸草產量曾經急遽上升。明治38年(1905)開始實施煙專賣,那時種植面積已來到,頭汴坑庄7.07 甲、大平庄0.25 甲、車籠埔庄1.4 甲。所栽培品種有臺灣在來種、日本種、及呂宋種等分布各地。當時的收購價格。
明治38 年至大正5 年(1905–1916)是種植菸草的擴張期。歷經多次變革,明治41 年(1908)為了維護專賣制度,也在臺中設置專賣局派出所,主要有兩個目的:一為臺中、苗栗二廳轄區菸作增加顯著,
便於經常派員辦理有關種菸設施,宣導指令以及推廣事宜;另一則是杜絕私菸買賣。臺中廳自實施菸葉專賣制度以來始終平穩成長,在大正5 年(1916)時種植中國種菸葉人數高達1,774 人,面積高達149.4845 甲,此後菸葉生產實績不斷締造新高。對於太平庄當時的財政收入有很大的貢獻。
而到了民國49年起太平種植面積都是最大,直到了民國70 年以後平均值產量才由大里取代、其次霧峰。
約在民國50 年左右時,番仔路庄當時栽種菸葉的面積非常廣闊,而菸葉在要交於菸葉集散地買賣之前,都需先經由菸寮或菸樓燻乾,所以早期番仔路庄有許多間菸樓,由一開始的三間,最後增加到全盛時期的13間,但因為增加到9間時,時間持續較久,所以當地人還是習慣稱為「九間仔」。後來國內菸產量過剩且開放國外進口,而政策性縮減產量並把菸葉交易改到大里後,太平菸業自此逐漸沒落。
番仔路庄也在民國94年改成現在的新坪里、新吉里、新城里、新光里、新高里、新興里與新福里。
資料參考至太平市志,如有侵權歡迎告知,可以馬上下架。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