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所現代化學校 | 慈禧的政治手段 | 洋務運動
Автор: 左為
Загружено: 3 февр. 2024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5 497 просмотров
\免費公開課/
■如何分析歷史?從歷史中學到精華的獨家方法
■「1921-1945年專題歷史課程」
免費領取:https://weishuo.clickfunnels.com/webinar
京師同文館,是清朝官辦的,第一所現代意義的大學,它也是晚清洋務運動的一個開端。我們的節目,接下來將會用幾期的時間,來介紹一下晚清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開展,是清朝國家遇到了重大挫折,要面臨一個轉型的過程。這個轉型時期,非常重要,可以說,轉型成功,就會重生,轉型不成,就面臨滅亡。我在前面講了兩次鴉片戰爭,在打了兩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最應該做的事情,就是像西方學習。清朝遇上了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在這個大變局里,全面像西方學習,全方位的改變自己,應該主旋律。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意識到了應該這麼做呢,顯然不是。所以,這個過程,這個學習的過程,這個轉型的過程,有先知先覺的人,出來呼籲,出來帶領。但是更多的人,是後知後覺的人,和不知不覺的人,他們出來搗亂。先知先覺的人是誰?是在鴉片戰爭裡面跟英國人交過手的一些前線將領,不是所有。或者說,見識過西方武器威力的將領。比如說李鴻章,李鴻章跟戈登的常勝軍合作,他對西方武器的威力體會最深。在中央朝廷的,比如說恭親王奕訢。恭親王是親眼見到了英法聯軍攻進北京,他也親眼見到了在強大的實力面前,清朝的軍隊無能為力。恭親王通過跟英、法、俄簽北京條約,對西方人是什麼樣,算是有了一個切身的體驗。道光帝和咸豐帝其實是兩次鴉片戰爭的真正主帥,但是他們都沒親自見過洋人,也不會有恭親王的這種體驗。所以恭親王執政之後,他是清朝中央政府裡面,主張變革,主張向西方學習的主要力量。但是這場洋務運動,有一個特點,是絕大部分的改革,都是地方拱中央。都是地方政府先辦,然後中央政府跟進,還有很多時候,中央政府是阻力。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從今天我們要講的同文館的創辦,大家應該會看到一些原因。同文館是清朝中央政府創辦的,是恭親王主導的。這是洋務運動裡面,少數的中央主導的項目。清政府為什麼會辦公文館呢?因為在鴉片戰爭期間,清朝的官員跟英國人溝通,因為不懂英文,吃了很多虧。清廷和英國,很多時候都是雞同鴨講,雖然有中西文化上的差異,但是有很多誤解,都是語言不通造成的。還有英國也給清朝施加壓力。1858年簽《天津條約》的時候,裡面寫入了一項規定,說的是,以後英方文件,都要用英文書寫。現在是照顧清廷缺乏英文人才,暫時附帶一份中文版本,以後清朝培養出英文人才之後,就不再提供中文版了。而且,《天津條約》的內容,凡是雙方版本因為翻譯問題產生歧義的時候,一律以英文版本為準。
1860年簽《北京條約》的時候,英國人又加了一項,說只給清朝3年期限,3年內清廷必須培養出自己的英文人才,3年以後所有的外交文件,就只提供英文版。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內在有需求,外有壓力,就決定設立同文館。所以同文館最初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翻譯人才。主導設立同文館的是恭親王,同文館隸屬於總理衙門。同文館實際上是一所學校,一所外語學校。同文館的創立,遇到了很大的阻礙,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同文館創立的過程。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