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食之道」 蒙古帝國飲食文化流傳東西方
Автор: DaAi News Storage
Загружено: 31 окт.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70 просмотров
珍食之道,今日的餐桌,明日的地球,今天已經來到專題報導的第16集了,我們要帶您重返蒙古,小的時候我們都在課本上,看過這樣的詩句,叫做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它所形容的正是蒙古草原的面貌,在這樣一片廣袤的草原當中,牲畜的密度真的是非常的高,可是蒙古的人口其實並不多,所以用人口數和牲口的數量來換算的話,平均一個五口之家,竟然能夠養到上百頭,各式各樣不同的牲畜,這樣的生活樣貌,恐怕是生活在平地的我們,所難以想像的,蒙古人因為牲畜特別多,所以也跟他們的飲食文化息息相關,蒙古的蔬菜水果都是很少的,透過這個數據告訴大家,46%的蔬菜是進口的,水果數量更多了,90%的水果都靠進口,那蒙古什麼最多呢,答案就是肉,蒙古的農牧產值80%來自於畜產,過往你可以說蒙古人絕對是吃肉大於吃菜,但是這幾年這樣的飲食,也在改變當中,就連蒙古的官方都在宣導牧民,希望能夠少養一點牲畜,撙節也珍惜一下地利各種的資源,所以希望把牲畜的飼養,從數量轉為質量,也因為牲畜飼養的數量下降了,蒙古人的餐桌似乎也在悄悄的改變中。
老一輩的蒙古人會說草是給牲畜吃的,葷食才是人的食物,可見葷食是蒙古人的主食,不過隨著社會文化的變遷,蒙古人對蔬果的需求量也逐漸的增高。
跟著蒙古素食者走進傳統市場。
蒙古素食者 恩和格日樂:「我是素食者,所以我吃的蔬菜種類比較多,我比較喜歡吃生菜番茄黃瓜類似的蔬菜,那些冬天的時候完全都是進口來的,不會新鮮的,在蒙古我們比較多吃新鮮蔬菜的季節就是秋季。」
換到水果攤,情況也一樣,一個攤子,像是小小聯合國
蒙古素食者 恩和格日樂:「我們水果是到處很多國家進來的,這個橘子是菲律賓,還有那個小的橘子是俄羅斯的,有點不是新鮮的,我就是喜歡吃橘子,但是有點(看起來皺皺的)對。 」
史記記載「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南宋趙珙出使蒙古,撰寫蒙韃備錄描述了蒙古人的飲食習慣「其食,肉而不粒」,都說明了十二、十三世紀的蒙古,米糧極度缺乏,但史記中也說「匈奴喜漢食物」,說明了遊牧民族其實也愛吃穀物,只是取得不易,必須遠從漢地輸入。
素食業者 阿瑞娜:「很多外國人以為蒙古人都是吃肉的,但其實現在這個時代蒙古人才開始較頻繁地吃肉,我的祖父時代,他們只在冬天吃四個月的肉,其他時間他們都吃乳製品。」
清晨,到牛舍裡擠奶,是牧民婦女每天的例行工作,剛擠好的新鮮牛奶,只需要篩網過濾,立刻製成熱騰騰的蒙古奶茶和奶豆腐,這些都是牧民家常見的奶製品,現在的蒙古人,雖然仍然以動物性食物為主,但早已經不是「肉而不粒」了。
素食業者 阿瑞娜:「但現在蒙古人也開始關注健康,越來越多人開始少吃肉,多吃乳製品跟蔬菜水果,我很高興看到蒙古人開始注意他們的健康。」
蒙古也在2019年首度推動無肉日。
網站平台創辦人 阿木嘎朗巴圖:「第一個計畫預估會有一萬人參加活動,預估活動後仍會有五千人持續這個計畫,透過我們的網路平台影響吃素者,再透過其他平台達到一百萬人的影響力。」
只是國內的蔬菜生產力受限,來源和價格,使得蒙古兒童的維生素攝取,還需要再提升。
聯合國農糧組織(FAO)蒙古代表 維諾德:「蒙古兒童在營養方面是很好的,但在維生素攝取面臨嚴重的缺乏,礦物質也缺乏,這些的缺乏我覺得食物多樣性仍然是一個問題,飲食主要是肉類,乳製品和麵粉,沒有足夠的水果和蔬菜。」
蒙古歷代祖先,守護著這片沃土和牲畜,縱使土地退化的速度遠大於他們能補救的,但全球穀物在不久的2030年,將不夠餵養禽畜,改變飲食內容,恐怕是蒙古急需面對的課題。
吳志怡 採訪撰稿
萬家宏 攝影剪輯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