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420 124 成杰的分享 虛雲老和尚 09 佛弟子要如何維持清淨之心 無有迎拒之心
Автор: 緣因居士 - 佛子
Загружено: 20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4 просмотра
250420_虛雲老和尚-04-1
前情題要:
1. 請朝廷頒龍藏經,缽盂峰迎祥寺賜
2. 護國祝聖禪寺。
3. 龍藏經海運上路,妙蓮老和尚圓寂,迎妙老骨灰到馬來西亞檳城極樂寺。
4. 南洋弘法,暹羅(泰國)船上獲英國領事捐款,在泰國生了一場大病,蒙迦葉尊者救援,為缽盂峰迎祥寺的重建募得足夠的基金。
5. 宣統元年,馬來西亞弘法一年後,龍藏經起運,經緬甸,費了千辛萬苦,終於將龍藏經運回雲南。
1909年 (宣統二年 / 70歲)
自從前年奉上諭禁止提取寺產後。及藏經到山。全省僧伽。暫得安居。之前幫虛雲出過很多力的雲南提督李福興,帶著家眷來祝聖寺歸依。這幾年雞足山在虛雲以及戒塵和上的努力下,山上的的寺院都一同遵戒律,設立佛學院教育青年僧人。革除陋習。雞山道風為之一振。與賓川知縣商量釋放被關在監獄的僧人。
到夏天。由鼓山轉來湘中家信,是由虛雲出家前的妻子譚氏的信中。信中說當年虛雲出家後,他的父親到處找不到虛雲,回湖南老家後不久過世。庶母領著虛雲田氏與譚氏二位夫人出家。庶母王氏法名妙淨,田氏法名真潔,譚氏法名清節。田氏出家四年後過世了,庶母則在去年,靜坐中圓寂。雲公得知悲喜交集。悲者悲撫育之恩未報。喜者喜庶母出家四十餘年。到生命的終了,心不顛倒,必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1910年(宣統三年/71歲)
1. 賓川縣張知縣:
賓川縣(雞足山在賓川縣)很多盜匪,處理這些盜匪成為當地知縣張大人重點工作,殺戮很多,然而盜匪愈剿,盜匪就愈猖狂。當地士紳為保生計,不免也會暗中與盜匪有私下的往來,付些保護費,以免盜匪找麻煩,張知縣就拿這幫盜匪沒辦法,對這些仕紳開刀。雞山也有一些不守戒律,幹壞事的出家人,有數十人被捕,唯獨對虛雲,禮敬有加。
辛亥革命事起。雲南也響應了,群眾
攻賓川縣公署。張知縣堅守,因沒有外援,猜測自己必死無疑。虛雲知道了,下山去見張知縣。
群眾首領跟虛雲說:這個張某罪大惡極。請虛雲把張知縣騙出來,把他給殺了以平眾怒。
虛雲:要殺張知縣不難,你們等圍城要殺縣官,要是有一支援軍到來,你們就會粉身碎骨。」
群眾裡帶頭的說:那怎麼辦?。
虛雲回答說:吾聽說從大理到這裡二日路程,前四川布政使王大人接到命令要到這裡。起們去跟布政使王大人上訴張大人的罪行,他要是罪刑重大,自然難逃死罪,你們不會因動用私刑而犯罪。領頭的認為有道理。
虛雲進到公署裡,看到知縣張大人佩槍即將出去應敵。向前握著虛雲的手說:我要是因公戰死了,我的屍體,麻煩大師為我在雞足山找個地方埋了。
虛雲說 : 不至於如此,這裡有一位叫張靜軒的士紳很得人望,去請他來。
張靜軒來了之後,群眾果然就散了。張靜軒到大理見了布政使王大人,帶著官兵過來,群眾圍縣官署這件事圓滿解決。張縣官也離開賓川縣。之後雲南也宣告獨立,蔡鍔任雲南都督,張縣官的兒子是蔡鍔的同學,當了雲南的外交司長。事後。張縣官寫信給虛雲說: 大師不僅獨救了他的命,而且造福了賓川的百姓。不然,這個殺父之仇,我兒子怎麼可能不報呢?」。
2. 李根源
李根源是讀書人是秀才出身,科舉制度被廢之後,進入昆明雲南高等學堂就讀。第二年李根源到赴日本留學學習軍事。
辛亥革命之時,李根源是當時雲南訓練新軍的統領。李根源留過學,在他的心裡,佛教就是迷信。當時一些出家人被抓到不守清規戒律,破壞叢林規矩。因此,他親自帶兵拆毀寺廟,把出家人趕走,人稱拆廟將軍。
他聽說雞足山這個地方是虛雲和尚的地盤,在民間影響很大,信徒廣眾,就更加來勁,點名要拆祝聖寺。消息傳出,僧眾就很驚慌,有好心人勸老和尚躲避一下,等風頭過了再回來。
老和尚心平氣和地對大家說,誰想離開就請自便,假若是以前造的業,現在因緣成熟要承受果報,那躲也是躲不掉的,如果真是如此就以身殉教吧。僧眾就都安心留下來了。
過了幾天,李根源果然帶兵進山士兵駐紮在附近的悉檀寺,拆毀悉檀寺大殿與銅像,虛雲見事情緊急,獨自下山來到悉檀寺見李根源,衛兵勸老和尚不要自投羅網,不肯通報。虛雲大師直接走了進去。恰巧李根源正在和前四川的布政使趙藩在講話,虛雲大師向李根源敬禮致意,李根源連看都不看老和尚一眼。
一旁的趙藩認識老和尚,就上前巷老和尚行禮致意。虛雲大師說明來意,李根源本來就是衝著老和尚來的,沒想到老和尚竟敢自己送上門,更加火氣沖天。披頭就問虛雲大師:「佛教有什麼用,信仰佛教有什麼好處?」
老和尚:「聖人設立教化之道,是為了造福社會利益人民,但要達到這種目的,首先要教化大眾心存善念摒棄惡習。從古代開始,都是政治和宗教合施行的,政治用來從外部管束人民,宗教用來讓人民從內心覺悟。佛教讓人們學會調服自己的內心,根本清正,世界就會安寧,天下就會太平。」
李根源原本很難看的臉色,有一點改變了,繼續為難到:「那為什麼要費錢費力去雕塑這些佛像?」
老和尚:「佛法裡面有法和相之說,相就是法的具體表現,如果不用相來顯示,佛法就不好弘傳,雕塑這些佛像是為了讓大眾升起敬畏之心。如果世人沒有敬畏之心,就可能無惡不作,以致災難四起。即便是從世俗的角度來看,也一樣重視塑像,比如豎立孔子聖像,還有二十四孝裡的丁蘭用木頭雕刻母親的像,再到各個宗族祠堂,甚至世界各國都有雕像存在,這都是為了讓世人心裡、精神上有所依託,增強他們的信心,作用是很大的。」
李根源覺得有道理,稍緩了一下氣氛,吩咐手下上茶招待。但還是不服氣,又繼續責問:「和尚們經常作出亂七八糟的事情,不去行善,對於國家來說難到不是多餘的人嗎?」
虛雲大師:「和尚一詞是個泛稱,每個和尚的德行都不一樣,不能因為個別和尚的行為否定全體僧人,正如你不能因為一兩個秀才道德敗壞就去罵孔子。即便是作為統帥的你,有眾多屬下,雖然紀律嚴明,但你能保證每個士兵都能像你一樣不犯錯誤嗎?大海之所以大,是因為它連小魚小蝦都不會丟棄。佛如無邊大海,無所不包容。出家人傳承著佛陀的教化,世人若能盡心盡力保護佛法僧,社會風氣就會逐漸轉變,教化效果自然會顯現出來,所以說和尚不全是廢物。」
講到這裡,李根源服氣了,心就平靜下來了,又談了一會更是佩服的五體投地。乾脆讓老和尚留下來一同吃晚飯,天黑了又點起蠟燭來繼續問。從因果談到業緣,又從眾生談到世界本源,幫李根源揭開心中疑問,最後這位大帥慚愧自責:「以前不知道佛法內涵如此深厚廣大,以致於殺僧人,拆寺廟,我已犯下重罪,還能挽救嗎?」
虛雲大師:「這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只是一時社會風氣如此,只要以後改過自新,棄惡從善,盡力護持三寶,自然功德無量。」李根源恍然大悟。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