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3 淺談佛法2475 定覺法師 四聖諦(八十八)
Автор: 定覺法師開示
Загружено: 23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2 просмотра
四聖諦(八十八)
#掌中解脫 #佛法 #慈心禪
#菩提道次第 #定覺法師
#四無量心 #淨土
#阿彌陀經 #四聖諦
在解釋宗義時,是分基、道、果。法王達賴喇嘛在弘法時也經常提到基、道、果,所以大家對「基、道、果」應該不是完全陌生。
佛法分為大乘佛法與小乘佛法。有些人認為自己得到解脫,脫離三界輪迴即可,追求這樣的果位者是小乘佛教徒,而追求佛果者稱大乘佛教徒。
無論是大乘佛教徒或小乘佛教徒,把重心放在成佛或解脫上,就是修行人。所以,如果不把重心放在成佛或解脫上,很難說是佛弟子,因為佛弟子只有大乘佛弟子與小乘佛弟子,所以亦沒有這兩種佛弟子以外的,其他的佛弟子了。
而佛法從所詮方面分有以戒定慧三學區分等,但也可說佛法在講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這三主要道,收攝起來是在講菩提心或空正見,或者說二種菩提心,也可以說佛法講的就是菩提心,可以有很多分類。
基、道、果中,以果來說,是指解脫、一切遍智或一切智。佛指的是圓滿了解真如空性者,用語上通常使用「通達」、「證悟」。也因如此,在道上來說,就有通達種種不同的道。
而道是屬於心內的法。心法中像1+1=2是正確的認知,不知道1+1=2便是疑惑,認為1+1=7是錯誤的認知,中後二者是要修正的,與此相同,煩惱是錯誤的認知,也有一些既不是道也不是煩惱的認知,而了解佛法內容等很多的心法則會是道。
四宗的任何一宗,都要了悟空性,因此,基法方面就變得很重要了。以基法來說,最主要的是二諦:勝義諦與世俗諦,透過二諦,就產生四聖諦,通向成佛、解脫的層面就有道諦和滅諦;顛倒的層面就有苦諦與集諦。
所以四宗最主要要講的就是二諦的內容,至於二諦的內容為何?各宗的說法都不同。講二諦就會牽涉到境、具境等。
所以認識的境、認識者,這一類有很多內容,而這一切都是為了二諦及了解二諦的智慧。了解也有很多層次,對空性這個內容是要修多生多劫的,所以是可以越來越深入、越來越透徹。
我們讀的《廣論》、二勝六莊嚴的論著,全部都是在剖析空性。怎樣是合理的?怎樣是不合理的?就是一直剖析,希望對空性的認識越來越深入。從不了解空性到了解空性,了解空性到深入地了解空性,要有很多的分析,是以這樣的方式來成佛的。
講到「修」這個名詞,很多人都會以為要打坐、徹夜不眠地做某些事,並不是研讀、思考經典。但是從我們過往所學得的內容來看,學習是很重要的,一直學、一直研究,這個就稱為修。
這二個看起來是衝突的,但是事實上並不衝突。成佛之道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從不認識到認識,從認識到非常認識,到圓滿認識。當然,這個過程是十分艱鉅的,所以有時候要不眠不休、有時候會有飢、貧的情況,這些都是難免的,或者像打坐對氣脈的運作有幫助等,因此也就重要起來。
但是如果把單單的持咒、禮拜、供曼達等變成主要,認為這些才是身體力行的方式,這樣才是修,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總之,要說的是基、道、果,因為基二諦有不同的說法,所以在講道時,也有不同的說法,對佛果也就有不同的安立。宗義比較困難,但是我們還是要先認識宗義,接著對基、道、果相互間的關係做一些聯繫。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