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現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蔣勳師生與《金剛經》結緣池上
Автор: The Culturist 文化者
Загружено: Дата премьеры: 26 фев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478 просмотров
【台東現場】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蔣勳師生與《金剛經》結緣池上
.
(請訂閱文化者youtube,獲得更好觀片體驗: / theculturisthk )
.
相信沒多少人會為一隻貓唸經。
.
台東池上書店的貓貓Momo 身體抱恙,蔣勳老師為牠唸《金剛經》,字字祝福刻骨銘心,關念眾生。他甚至會為萬物抄經,曾分享抄經時,生命中很多經驗都會被帶出來,肉身覺醒。
.
父喪,蔣勳開始讀《金剛經》,14年後自己險死,生死一念,有了抄經覺悟,寫過《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愛欲金剛經》。《金剛經》5176個字都在說一個字:「空」。「空是無相,曰空。當下就是天堂,好像沒有時間概念,接近零又不等於零,那是禪。」
.
78歲的蔣勳就喜歡在池上放空,疫下他就藏身這個人間天堂。晨起到大坡池散步;在農舍庭院看蓮霧樹、芒果樹輪流開花結果,鳥雀蟲蟻來啄食;看農民插秧,欣賞他們腳踏實地的生活,學習人跟土地的倫理,在婆娑樹影中抄經,再將所思所想填滿畫布。「池上的緩慢,不是慢;是一種從容;一種不慌不忙,那讓生命可以天長地久。」蔣勳老師如是說。
.
池上穀倉藝術館正舉行《金剛經.諸相非相》展覽,由蔣勳、曾永玲、董承濂以各自的藝術重新詮釋《金剛經》,由去年底起成為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的重頭戲。蔣勳展出的作品分三部分,一是書法;二是繪畫;三是父親留下來的《金剛經》印刷本,意義非凡。展廳的燈光特意調控由光轉黑不斷循環,模擬日出日落,各人冀觀眾從池上的一草一木,透過《金剛經》的引導,探尋人之本心。
.
眼見耳聞皆是虛空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金剛經》所言,眼見耳聞皆是虛空,與《聖經》傳道書的「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如出一轍。
.
甫走入藝術館,蔣勳的18幅手抄《金剛經》最先映入眼簾,未有裝裱,洋洋灑灑的放滿整個長廊。 過往這區域是不放展品的,因為陽光射進來會損害作品。但蔣勳老師還是把長卷《金剛經》書法掛在長廊,豁了出去由得它日曬雨霧,似乎罔顧展品生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其實我們不須那麼多的執著跟堅持。」曾經歷生死不由我,何必執著?
.
「佛法無邊,也許讓我們領悟一些事情。」他的理由是,鳩摩羅什翻譯了《金剛經》之後約一百年後,有人在泰山把它刻在石壁上。至今仍沒有人知道是誰刻的,也不知道為什麼刻?「這石壁有瀑布流過,所以遲早這些字都會不見,字刻在山壁上,很壯觀。我在紙上寫字,比石頭上刻字容易太多了。如果我還計較它會不會被看到,有一天會不會存在,我想大概是完全不懂《金剛經》了。」
.
近年,蔣勳幾乎每天早上起來就在全開宣紙上抄《金剛經》。「我不知道為甚麽,也沒有想過要展覽。每天寫幾張,每天寫幾張,寫了很多。」在池上有人替他準備三餐素食、燉薑茶、拉畫布,所以他在創作時也不忘注入感恩。
.
他知道池上在籌建診所,就想到若這些字有人認養,那就全數捐給診所,「也許這是《金剛經》真正願意做的事,就是我們傳承的東西,就是忽悠眾生。」走廊上,播放着蔣勳老師喃喃誦讀《金剛經》,像廟裡一口鐘。背後也有故事,原來某年,有朋友快要失明了,老師就把經文錄起來給朋友聽,配樂是日本永觀堂的鐘聲,如今錄音派上用場,開導眾生。
.
從長廊步入展館,牆上巨畫《祇樹給孤獨園》畫面豐盛卻正刻劃「孤獨」。枝葉繁茂的菩提樹下,穿紅衣的僧侶有靜思、論道、膜拜;樹下有白鷺、鹿共存,遠處還有大象與狗,是一幅萬物共生的「桃花源」。「池上便是一座『祇樹給孤獨園』,這麼多人一起護佑着這個地方。」他說。「《金剛經》認為最高的修行的境界,是很快樂地在樹林裡靜坐,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即使一無所得。《金剛經》很強調一無所得,可是你自己得一個人修行,所以我就畫了樹,畫了人。」
.
這長畫中間前方放了一棵小型菩提樹。「佛家一直在講因果,其實因就是種子,它有天會在哪裡發芽、結果,其實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也不一定要預設它。只要心裡面有那個善念,大概種子就會發芽,所以我也特別感謝這棵菩提樹。」
.
然後,蔣勳老師又提到歷史留傳兩套很有名的《金剛經》,一是台北故宮收藏,南宋開慶元年的,另一部國圖珍藏,製於元朝至正元年,雙色套印;另一卷印於868年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第一部木板雕印的《金剛經》,原件在大英博物館收藏。「我自己很喜歡國圖,雙色套印的版本,這個大概是世界上比較早的雙色套印,紅色的部分是金剛金原文,黑色的小字的部分是註解。雙色套印等於在木刻上面,必須兩次印刷,對版都要非常準確。這樣的一種非常高度精緻的印刷科技,也藉由蒙古的帝國的遼闊,傳到了歐洲。」
.
展出父親送贈一卷《金剛經》
.
蔣勳又提到展覽中一件極具意義的展品,是父親送他的一卷《金剛經》。「我不知道為什麼父親交給我?很可惜我那個時候是天主教領了洗,所以沒有把《金剛經》當一回事,這卷經我放在一個木盒子裡擱於書架上,一放就幾十年。」有一天接到電話在加拿大的父親病重,家人請蔣勳帶一套黑西裝去,他上飛機前忽然看到這卷經就把它也帶在身邊,然後在飛機上十幾個小時坐立不安之時,他就一直讀。
.
「我很感謝這個卷子,是父親留給我的功課。我第一次打開,第一次這麼認真讀《金剛經》,讀到是懂非懂,可是讀到『不驚、不畏、不懼、不要驚慌、不要害怕』我忽然心安定下來。」下了飛機,蔣勳帶著這卷經到了醫院,在父親病床前念誦,然後送他轉世。「所以我覺得有很多的因緣,這次我把這麼私密的東西也展出了,大概也就是唯一展出的一次,用它來說我跟父親的特殊關係。」
.
蔣勳回憶,某天新加坡朋友到了老師的書房參觀,留了一句話,朋友覺得前世好像去過祇樹給孤獨園,他是樹上的一隻鳥,意外地聽到《金剛經》。「我聽了很高興,忽然覺得祇樹給孤獨園應該有很多鳥,我就畫了很多很多鳥,應該有鹿,有孔雀,也有貓在打架,有狗看着河流,有大象過來。《金剛經》裡講的眾生是十種眾生,可能是石頭,是一片菩提葉。」
.
《金剛經》一直講是樂阿蘭那行者就是經裡認為最高的修行境界是:很快樂地在樹林裡靜坐、思考自己生命的意義,那不就是蔣勳於池上高山與森林中的所作所為?
.
蔣勳說,池上真的像祇樹給孤獨園,因為有很多人在護佑這個地方。
.
《金剛經·諸相非相》
日期:即日至3月2日(逢周三至日)
時間:上午10:30至下午5:30
地點:池上穀倉藝術館
台東縣池上鄉中西三路6號
網址:bit.ly/3YinNOR
.
撰文:鄭天儀
拍攝、剪接:Kelvin Ma
.
#蔣勳 #金剛經 #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 #書法 #展覽 #藝術 #文化 #文化者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