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逆風奮起|白色恐怖受難者 張則周
Автор: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Загружено: 2024-03-29
Просмотров: 6920
「生命沒有第二次!至少我還能活著,活下來就有機會為社會做點事。」
民國18年出生的張則周,祖籍山東萊陽,從小就是個富有正義感的人,轉學到北京念小學時,因為不會注音被留級一年,才7歲的他,就對當時的教育體制感到不滿。
「北京那是歧視啊,他覺得自己是文化都市,那我又是山東來的孩子,他就給你下馬威,留級一年,我覺得非常不合理!」張則周說
張則周的父親是一位留美工程師,在鐵路局任職,抗戰勝利後,他被派來臺灣接收鐵路,後來,張則周到上海就讀國防醫學院,但對於學校的軍事化管理很不適應,他聽聞臺灣學風自由,因而對寶島產生了嚮往,於是民國37年,在家人不知情的狀況下,20歲的他擅自買了船票,跑來臺灣投靠父親。
來臺後,張則周考上了臺大,才剛入學沒多久,就在校園的佈告欄上看到由臺灣省社會處主辦的「實用心理學講座」資訊,喜愛閱讀的他,和同學一同前往聽講,不料卻因此惹禍上身。
「老師講得很好,口齒清晰、又是北京話,什麼戀愛心理、投稿心理這些內容也很有趣,但沒有聽幾次老師就不見了。」
原來,當時心理學講座的老師于非,本名為朱芳春,是中共派來的諜報人員,他透過講座,在校園吸收年輕成員加入共產黨,後來因行跡敗露逃回上海,調查局因此逮捕曾與他接觸過的人,包括軍人、學生等多達116人,張則周也是其中之一。
他還記得,那天在學校考試考到一半,就被抓到看守所問話。
「我以為問個一小時左右就能出來了,結果我被關了四個月,裡頭有臺大的師生、美聯社的記者,人山人海啊!他們很多都遭到刑求,有的用鐵絲綁起來、澆灌汽油,還是坐老虎凳,把你腳筋弄斷,那個很殘忍的。」
法官審訊時,不斷誘導張則周,希望他承認有參與相關活動,但只是去聽講座的張則周堅決不認,最後仍以「參加判亂組織」罪名,被處以十年有期徒刑,而116名被告中,更有35人後來判處死刑。
20歲的他,就這麼在獄中度了漫長歲月,當初是因為崇尚自由才來到臺灣,怎料到會被關進大牢,甚至,就在他服滿十年刑期之際,軍方又以感訓成績不合格,將他送到小琉球再延訓一年,最後,他總共被關了11年4個月。
從20歲到32歲,11年多的青春年華,全在牢房裡度過。
出獄後,張則周努力重考上臺大農化系,並一路念到博士畢業,但過程並不順利,坐牢的這段紀錄,讓他在學校受盡刁難與歧視,甚至被情治單位監控列管,不得赴美留學。
「我常跟別人說,我在裡面是小監獄,出來之後是大監獄,他們想盡各種辦法整我,我們一天到晚講公平正義,這都是口號而已!」
即便如此,張則周仍努力克服萬難,還當上了臺大農化系教授。教書之餘,他積極參與各種社會運動,想要以教育和行動改變社會,直到民國107年,「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撤銷了張則周罪名,面對這遲來68年的正義,他沒有太多喜悅,反而更確信,自己應該要為社會做點什麼。
「比我冤枉的人更多,我算是很幸運了,還能活著,既然活下來了,就有機會替社會做點事,因為生命沒有第二次啊!」
身為白色恐怖受害者,張則周想以自身經歷,讓年輕學子曉得人權的重要!若沒有早期這些血淚教訓,臺灣不會有現今的自由民主。
如今,94歲的張則周仍在社區大學教課,甚至長達20年不支薪。走過漫漫長夜,他曉得自由的可貴,而每個人都該好好珍惜這看似理所當然的權利。
搶救遷臺歷史記憶庫
透過無數真實經歷口述影音,還原大時代的離合悲歡。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