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第四課:適度挫折的益處 適度挑戰與過度保護的差異 從挫折中學會的成長 幫助孩子在困難中發現機會
Автор: 尤慎偉牧師(Isaac)&凌娟娟傳道(Gloria)的追求幸福園地
Загружено: Дата премьеры: 18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1 просмотр
免費青少年親子關係線上課程 https://forms.gle/Ybi9EWHoJbcknCYHA
挫折雖然令人不快,但它就像生活中的小石頭,踩過去會疼,但同時也讓我們學會如何更加穩健地行走。對於孩子來說,適度的挫折是成長的催化劑,但如果保護過度或挑戰過於極端,可能反而讓孩子無法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
一、適度挑戰與過度保護的差異
現代父母常陷入兩種極端:一種是鋪好“平坦大道”,生怕孩子受一點苦;另一種則是不斷提高難度,認為“苦其心志”是唯一的教育方式。事實上,這兩者都無法幫助孩子真正建立挫折容忍力。
1 過度保護的隱患
俊宇的媽媽總是擔心他受挫,所以當俊宇面臨任何困難時,她都迅速介入。例如,在學校的作文比賽中,俊宇寫不出開頭,媽媽立刻幫他構思段落,甚至親自修改文章。結果,俊宇贏得了比賽,但當他面對其他需要獨立完成的任務時,卻感到徹底迷茫,甚至開始害怕挑戰。
這種過度保護,短期內可能讓孩子避免了挫折,但長期來看卻剝奪了他們克服困難的能力。一旦父母無法再提供幫助,孩子可能就像沒有方向的風箏,難以自主面對生活中的風浪。
2 過度挑戰的危機
相反地,家禾的爸爸認為“多一點壓力,孩子才能出類拔萃”。當家禾學游泳時,爸爸給她報了進階班,儘管教練反覆建議讓她先從基礎班開始。結果,家禾因為學不會動作,逐漸失去信心,甚至開始抗拒進泳池。這種挑戰超出了家禾的能力範圍,反而讓她對游泳產生了恐懼。
適度的挑戰應該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成的,並讓他們在過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而不是只有挫敗感。
二、從挫折中學會的成長
1 一次不完美的演講
淑婷是個害羞的孩子,在一次學校演講比賽中,她被老師鼓勵參賽。儘管練習了無數次,但站上講台的那一刻,她因為緊張忘詞,甚至連最後的結尾都草草收場。下台後,淑婷眼眶泛淚,覺得自己丟臉極了。
回家後,媽媽耐心地對她說:“我知道你很難過,這次的確不太順利。但你已經比很多人勇敢了,畢竟有多少人不敢站上台呢?我們來想想看,下一次可以怎麼準備得更好。”在媽媽的鼓勵下,淑婷重新參加了下一年的比賽,雖然仍然有些緊張,但她表現得更加自信,甚至獲得了班上的第三名。
這次經歷讓淑婷明白,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再嘗試。
2 一顆被摔壞的花盆
資誠喜歡種花,他特別愛護自己種的第一盆玫瑰。有一天,他不小心打翻了花盆,玫瑰的根被弄斷了。他哭得很傷心,認為自己再也養不好植物了。奶奶卻微笑著說:“失敗的花盆,可能是成功的肥料。要不要試試看,用它來養下一株花?”
在奶奶的指導下,資誠重新整理土壤,買了一株新花苗。幾週後,他看著花盆裡的新綠芽,明白了摔壞的玫瑰並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開始。
三、如何幫助孩子在困難中發現機會
1. 轉換視角,重新定義“失敗”
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將失敗看作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的絕境。例如,當孩子考試失利時,可以這樣說:“這次測驗的確不如預期,那我們來看看哪些題目出錯,下次怎麼避免?”這樣的語言讓孩子感受到,錯誤是通向進步的階梯,而不是評判他的標準。
2. 引導孩子找到可控的部分
當孩子面對挫折時,他們常常感到無力。這時,父母可以引導他們思考:“這件事情中,有哪些部分是你可以改變的?”例如,耀仁因為未被選進籃球隊而沮喪,爸爸提醒他:“可能是因為你跳得不夠高,要不要我們一起練練跳躍?”這種實際的建議能讓孩子感受到掌控感,而不是被動接受失敗。
3. 強調努力,而非天賦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孩子如果相信努力可以改變結果,他們面對挫折的耐受力會更強。例如,當孩子完成了一幅畫,與其說“你真有天分”,不如說“你一定花了很多時間練習,才能畫得這麼好。”這樣的讚美能幫助孩子更專注於自己的努力,而非擔心自己天賦不夠。
結語
適度的挫折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它教會孩子重新審視失敗,找到新的方法,並從困難中發現機會。父母需要在挑戰與保護之間找到平衡,用支持的方式引導孩子從挫折中獲得成長的力量。
#如何培養孩子的挫折容忍力 #適度挫折的益處 #適度挑戰與過度保護的差異 #從挫折中學會的成長 #幫助孩子在困難中發現機會 #挫折容忍力 #適度挑戰 #過度保護 #從挫折中成長 #在困難中發現機會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