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倜分享:洛陽博物館青銅器中篇
Автор: Elaine Borges
Загружено: 11 янв.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302 просмотра
周倜,男,漢族,網名細雨江湖,山東濟南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畢業於山東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大學本科學歷。現為中國文物學會青銅器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省古玩商會副會長、銅器組負責人,齊魯古玩商會常務理事、青銅部主任。周倜是一位實力派青銅器鑒寶專家,在青銅器收藏界摸爬滾打多年,有著極為豐富的實戰經驗。周倜多年遊藝學習於各大博物館,積累了不少博物館藏品資料,樂藝會特設專刊系列發布,為廣大愛好者提供一個多方位學習的機會。
洛陽博物館藏青銅中篇
周倜分享
夏商周時期:距今四千年前,洛陽已經開始成為華夏民族政治經濟的中心。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被確認為夏朝故都斟鄩,洛陽博物館辟出獨立展廳展示夏代青銅器、陶器、玉器文物,這在國內外收藏機構中絕無僅有。其中,微雕綠松石獸高僅半厘米,對於研究我國微雕技藝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二里頭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夏文化在豫西地區的發展有了全面的了解,展出的二里頭大型宮殿基址模型,使人們能夠感受四千年前我國王朝都城的建築規模。偃師商城遺址出土文物展現商代早期的文化特點。子申父己銅鼎是商代青銅器的代表,製作精美,尤其鳥形扁足頗為獨特,是商代晚期典型器。
洛陽博物館集中收藏有洛陽地區出土的上自史前,下迄明清時期的各類珍貴文物,尤以夏商周三代青銅禮器、漢唐陶俑、唐三彩和宋代瓷器等,藏品數量較大,種類豐富,富有地域特色,在中國文物界占有一定的地位。
夏商周部分則向大家展示了三代時期青銅文化的燦爛,這些泛著金屬光芒的青銅器,向大家講述著中華文明起源的輝煌。
基本陳列陳展主題為《河洛文明》,通過史前時期、夏商周時期、漢魏時期、隋唐時期、五代北宋時期5大篇章,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河洛文化的形成與演進軌跡,展出文物2000多件;專題展覽分為《洛陽珍寶館》《漢唐陶俑館》《唐三彩館》《宮廷文物館》《古代石刻館》和《書畫館》6大專題。主樓一層、二層還設有壁畫展臨時展覽和多種類型的機動展覽。
夏代乳釘紋爵
高22.5厘米
1975年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
夏代乳釘紋爵,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青銅酒器,號稱「中華第一爵」,長流尖尾,束腰平底,三錐足細長。流折處有兩釘形短柱。腹部一面有凸線兩道,兩線之間橫列五枚乳釘裝飾。夏代乳釘紋爵精巧玲瓏,造型非常獨特,是洛陽博物館五大鎮館之寶之一。
蟠螭紋銅鼎 戰國
戰國 錯金銀銅鼎
高16.5厘米
1979年洛陽市西工區地下窖藏出土
戰國錯金銀銅鼎是戰國時期極為罕見的飪食器。此鼎由蓋、器合成扁圓球形,三蹄足。鼎口沿一側有一極少見短管流,兩側為附耳。鼎足飾捲雲及三角雲紋,蓋中及鼎腹飾皿銀為瓣,皿金為芯的四瓣花。
西周 獸面紋銅方鼎
高36厘米
1977年洛陽北窯龐家溝西周墓出土
獸面紋方鼎俗稱「洛陽鼎」,西周早期。方腹四面均為一高突棱為鼻樑的浮雕牛角形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獸面,均以非常工細的雲霧紋襯地,柱足頂端同樣飾浮雕獸面,為西周方鼎中的第三大方鼎。
西周 叔牝方彝
高32.6厘米
1960年洛陽郊區小李村出土
叔牝方彝,呈長方體,是一種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蓋、身、座飾以雲雷紋為地的三層半浮雕花紋,其蓋、腹主體花紋為饕餮紋,唯口沿下、圈足及蓋頂上飾一周鳳鳥紋。
商代 母鼓銅方罍
通高50,肩寬33厘米
1963年洛陽市北窯出土
罍是一種酒器,母鼓銅方罍方體圓肩,通體為龍紋、雲雷紋組成的浮雕獸面,腹部飾有龍紋組成的垂葉紋,器蓋似四面起坡的屋頂狀,四角及罍中部有突起的扉棱,蓋內鑄有銘文「母鼓」二字,應是鼓國女子嫁與母氏男子所得的稱謂。
狩獵紋銅壺 戰國
本文已經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1547232096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