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载人登月同步推进 “祝融号”发现火星古代海洋地下证据
Автор: 玉麒麟
Загружено: 3 ма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622 просмотра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扎实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目前,中国空间站在轨运行稳定、效益发挥良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空间站建成以来,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组织完成4次载人飞行、3次货运补给、4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了11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刷新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完成包括2名港澳载荷专家的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低成本货物运输系统择优并启动研制、《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发布等工作。
2025年,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1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相关训练。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180余项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开创性成果。
近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与巴基斯坦太空与高层大气委员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迈出了中国选拔训练外籍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的第一步。按计划,双方将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选拔工作,巴基斯坦航天员将在中国接受全方位的系统训练。根据中国空间站的飞行任务规划安排,将在未来几年内择机安排巴基斯坦航天员与中国航天员一道进入中国空间站执行短期飞行任务。
与此同时,瞄准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的目标,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目前,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梦舟载人飞船、揽月月面着陆器、望宇登月服、探索载人月球车等主要飞行产品处于初样研制阶段,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文昌发射场登月任务相关测试发射设施设备正在有序开展研制建设,测控通信、着陆场等地面系统已完成总体方案,将陆续开展各项目建设。后续,船、器、箭、服等主要飞行产品将重点开展初样各项大型试验。为有效提高研制工作质量与效益,登月任务将持续推动工程数字化研制转型。
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于2021年5月15日着陆于乌托邦平原南部,其搭载的火星次表层穿透雷达,用于探测地下结构和可能存在的水冰。
近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利用“祝融号”火星车最新研究发现,证实火星上曾有海洋。研究主要成果是什么?火星曾有液态水存在意味着什么?总台记者采访了该项目主要研究团队。
火星地下沉积物与地球高度相似
根据该团队研究,表明位于火星北半球的地下10到35米深处的地质特征与地球海岸的沉积物高度相似,为火星中低纬度地区曾存在古代海洋提供了迄今最直接的地下证据。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这一发现表明该区域曾持续存在稳定的大型水体环境,而非短暂的融水事件。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这表明火星可能曾经拥有适宜生命起源和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我们发现的海岸沉积物证明了水体存在的时间相当长。
研究团队:多种因素导致火星海洋消失
为什么火星的海洋最终会消失?火星又是否会存在生命?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火星失去海洋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包括磁场减弱导致大气被太阳风剥离、火星核部活动减弱等。这些因素可能共同导致火星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根据现有研究成果,目前没有确凿证据证明火星曾经存在生命。
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可能
此次发现的最大意义在于如果火星曾存在海洋,那么随着气候变迁,大量水分可能以地下冰的形式被封存,为未来火星基地的水资源利用提供了可能。
广州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 刘海: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分析“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的探地雷达数据,获取更丰富的地下散射信息,更精细地了解火星地下浅表层的地质结构特征。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