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訝發現史前文物出土?
Автор: 滑稽幽默與悲劇哀憫
Загружено: 23 апр. 2025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22 просмотра
驚訝員山公園小山丘發現有史前文物出土?随手拍 人生 日常分享
似無人維管的史前遺址在員山公園內發現?我好奇地沿著山頂宜蘭忠烈祠旁小步道走,發現入口旁有一標示:「史前文物出土處」;一路向上便來到了小山丘的最頂則有一小眺景台,可眺望員山平地農莊。在這最有價值發現是一銅刻碑文,描述1828年噶瑪蘭通判楊廷理《登員山》一首詩云:「莫訝員山小,龜山許並肩;千尋壓海浪,一撮鎖溪煙。蟠際真隨地,安排本任天;披荊紓倦眼,吟望好平田。」,令人很好奇,當時披荊墾荒的情景?
時光機快速倒轉。噶瑪蘭通判大人登上員山距1787年吳沙率眾入侵葛瑪蘭開墾才短短約40年而已,溪北純樸番社似全撤退到溪南羅東等處。緊跟著又過50年(1878年)後,一場「加禮宛戰役」便徹底將大部份葛瑪蘭人逼到東台灣,夠悲摧的吧?同樣地,沈思著忠烈祠內數十塊小牌位,似象徵時代動盪的印記 ;日據時代神社似也跟葛瑪蘭人一般,供奉的忠烈靈位移進移出,日據風光的神祠的灰飛煙滅也讓人有所感嘆呢。
話說,員山公園內出土的史前文物研究資料,似尚未展開吧?但位於不到1公里處的內員山之「員山遺址」,經2018年考古報告顯示為新石器時代晚期先人曾住過;跟溪南的「丸山遺址」(2018年列台灣第9處國定考古遺址;推斷年代3,700-2,700年前)有極大相似性,但碳14檢定年份則屬較晚些時代的人群了。
站在員山公園的史前遺址前,望著通判碑文而聯想到200多年前的吳沙,思緒也飄到2,700年前的先民呢。那是約莫春秋時代的初期(770-476B.C.),之後再過200年孔子誕生了,當時中原的周朝文化發展深厚,尤其青銅器與禮樂制度具很大影響力,唯驚見了丸山考古遺址出土的數萬件器物中,竟有特殊的人獸形玉器。我正幻想著,這種中原的文物,如何流入海島?太神奇了。
#历史遗迹探寻 #历史的印记 #户外探险 #未开发景点 #奇妙的发现 #历史的痕迹 #远古的呼唤 #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