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仁政而王
Автор: 財團法人臺南市國學書院傳統文化基金會
Загружено: 20 нояб. 2021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3 просмотра
「佛、道、儒教」王道的內涵
第三屆國學文化與企業經營研討會
活動時間:2017年04月01日
活動地點:台北市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臺南市國學書院傳統文化基金會
主講人:王金平董事長
影片文字內容:
王道是儒家提出一種仁義治天下的一個政治主張。所以《尚書.洪範篇》上說:「無偏無黨,王道蕩蕩。」《孟子》說:「使民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就是你統治的人民,你管轄之下的人民,都能夠使他養活自己,又能夠養活眾生,然後施以各方面的禮教,讓他們喪死的時候都了無遺憾,這個就是王道的開始。所以,最起碼王道要做到讓養生得成,喪死無憾。而要達到這種境界,只要「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這就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就是只要行仁政的話,沒有人可以抵擋。
說到「行仁政而王」,仁在《禮記.儒行》中則說到,「溫良者,仁之本也」。溫良的人,就是仁愛的人的一個根本;「敬慎者,仁之地也」,就是人的基礎;你能夠「寬裕者,仁之作也」,就是用寬裕來發揮這個仁,這個仁的作為就能夠達到;「孫接者」,孫就是溫順的這個順,孫接者就是待人接物的意思,待人接物能夠溫順的話,就是仁的本能。所以「禮節者,仁之貌也;言談者,仁之文也;歌樂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所以,最後「分散者,仁之施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布施。孔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這可以說是王道的精義。至於說要達到王道之始,就是《孟子》所說的王道之始,應該是要追求政治要清明,經濟一定要有成長、要有發展,然後社會一定要達到安全。就追求政治清明來講,儒家是政治要求中道,兩千年來《中庸》它的精神都是一直被我們所重視,《中庸》它就講的是中道的政治。所以《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又說:「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中庸之道,兼有綜合之義,總和起來就是中道。中道是中立而不偏不倚的,中道的極致就是天地位,萬物育,如此政治自然就能夠得以清明。天地位,就是天地它的運行都是固定穩固在它的一個體系,它的一個秩序裡面。天地有定位,萬物就能夠自然生存,自然能夠發展。所以如果大家都是有這樣一個中庸之道的理念的話,政治當然就可以清明。
財團法人台南市國學書院傳統文化基金會於民國101年成立的教育型非營利組織,其宗旨係秉承釋淨空教授弘揚聖賢教育,端正世道人心,構建和諧社會,促進世界和平之宏願。
在弘法團隊孕育成熟後,開始廣泛推廣儒釋道紮根教育,在地教化以辦班教學、營隊活動、社區親子學習等各種形式,讓社會大眾了解傳統文化之重要性,進一步發起學習之心。
除教育課程外,書院將不定期舉辦國學文化與企業經營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業人士來探討如何以國學文化推動企業社會責任之落實,利於企業永續經營與社會長治久安,再創《禮運大同篇》所述之大同治世。
國學書院官網>https://sctc.amtbtn.org/
FACEBOOK>> / amtbtn8
LINE>>>>>https://line.me/ti/p/%40imc9860u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