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老法師 - 放下是不是什麼都不要?
Автор: 淨空法師
Загружено: 24 февр.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08 102 просмотра
放下是不是什麼都不要?
我們今天為什麼放不下?沒有見到,只是在經上聽到,佛給我們講,「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可是我們覺得這法是真的,我的確還擁有,我真有得到的,我得到財富、我得到名譽、我得到財產,我還真有,所以放不下。真曉得這回事情的時候,他真能放下。能放下是不是什麼都不要?不是的,那你把意思完全錯會了。能放下是心地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還有這個身體,他還要吃飯,還要穿衣,還要住房子,你怎麼能放下?心裡頭一塵不染,事有理無,相有性無,他心裡頭真放下了,真沒有執著了。事相上跟大家生活沒兩樣,和光同塵,這是他在示現的相。裡面呢?裡面一塵不染,他的心清淨,不像我們心地一天到晚胡思亂想,妄念多、雜念多,他沒有妄念、沒有雜念,心地清淨。清淨心生智慧不生煩惱,我們現在是生煩惱不生智慧,差別就在此地。
我們如何能達到這個境界?梵行就是義天,怎麼修法?我們老實念佛就行了。讓我們心裡頭什麼都沒有,很不容易做到,真功夫,難!淨宗叫易行道,你的心不空,但是心裡什麼?心裡只能有一樁事情,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都不想,這就容易多了。不相信你就可以試試看,什麼都不想難,我現在想一個,用這一個阿彌陀佛把所有雜念取而代之,這是淨宗的方法。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確實沒有第二個念頭,起心動念全是阿彌陀佛,心裡想彌陀,口裡念彌陀,身體禮拜彌陀。效果在哪裡出現?這個一定要知道,效果,你看一切人都是阿彌陀佛,你看一切事也都是阿彌陀佛,你阿彌陀佛念成功了。你如果只有你家裡供的佛像是阿彌陀佛,除它之外什麼都不是,那不行,那你還是不能往生,你功夫沒有成片,功夫成片就決定得生。
功夫成片是什麼?看到什麼全是阿彌陀佛,聽到什麼也是阿彌陀佛,這一生除阿彌陀佛之外,什麼念頭都沒有,這個人決定得生,而且品位都很高。這什麼?這我們能做得到,人人都可以做到,只要你信得過。所以這個法門叫難信之法。你只要肯相信,真有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個方法是真的不是假的,任何一個人依照這個方法修行,他將來決定得生淨土,他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去作佛去了。我們生在這個末法時期,說老實話,只有這一門可以得度,其他的任何法門都太難了,都做不到,只有這一門可以做到。你真認真去做,應該在半年就能夠見效,很快。半年見什麼效果?妄念真少了,心清淨,有一點小智慧了,這個就是瑞相。你會更相信,堅定你的信心,堅定你的願力,你決定會有成就。凡事都是開頭難,開頭要有很大的耐心,要有毅力,克服自己的煩惱習氣。經教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了解事實真相,我們就會真的相信。所以這義天是見一切法空。
在三種智裡面,第一種他真的證得了,第一種就是講總相,一切法的總相,總相就是空,萬法皆空,阿羅漢證得。別相他不知道,別相是差別,這種智慧阿羅漢、辟支佛都沒有,菩薩有,菩薩比他高明。別相是什麼?宇宙之間萬事萬法從哪來的,這個智慧叫道種智,道是道理,這一切法是什麼道理來的,這個道理你搞清楚了;種是種種不同,森羅萬象種種不同,它怎麼來的,這個搞清楚了,這叫道種智。知道一切法的總相容易,知道別相難,所以這是菩薩智慧。佛的智慧叫一切種智,就是一切智、道種智他完全通達明瞭,沒有障礙,智慧圓滿了,這佛的智慧。法身菩薩智慧跟佛是相等的,法身菩薩知道,在中國禪宗叫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明心見性了他都知道,你不問他他不曉得,你問他他全知道。
在中國,我們在香港這個地區,提到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人人都知道。惠能大師的老家在廣東,唐朝時候人,距離我們一千四百年,他比唐太宗晚,大概一千三百多年。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出家是樵夫。樵夫這個行業現在沒有了,抗戰時候還有。抗戰時期,中國內陸非常落後,城市裡面沒有電燈,沒有自來水,所以每一個家廚房裡是燒灶,那個灶是燒柴火的,所以有這個行業。鄉下人上山去砍柴,挑到城市裡面來賣,這有這個行業。還有賣水的,到河邊去挑水。那個時候河邊小溪的水統統都乾淨,沒有污染,不像現在,現在水污染了。我們在抗戰時候,旅行都是走路,看到水溝裡的水,喝的時候兩個手捧起來就可以喝,乾淨,都放心,現在水不敢喝,污染了。水污染了,土壤污染了,所以長的東西長得奇奇怪怪的,以前沒看到過這種現象。這就是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被破壞了,這也是災難的一個因素。
惠能大師賣柴,這個工作很辛苦,一擔柴在那個時候只幾分錢。抗戰期間我們用銅板,大概三個銅板是一分錢,一毛錢三十個銅板。在那個時代,大概是一個月能夠有四、五塊錢的收入就可以養活四口之家,那個時候的生活狀況。能大師開悟之後,他真的通了,沒有學過的全知道。你拿著經本,他不認識字,你念給他聽,他就會講給你聽。這是什麼?真通了。你念佛經他知道,你念我們世間的書他也知道,他沒有一樣不知道,世出世間全通了。如果有人問他原子彈怎麼造法,他會教給你怎麼做,他通了,他不是不通。你不問他,他不知道,你一問他全曉得。這就是什麼?障礙沒有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自性裡頭本有的智慧德相全都露出來了,所以能成為一代祖師。五祖把衣缽傳給他,我們要知道,他才二十四歲。
東方的學問目標是見性,禪宗見性,教下也見性,不叫見性這個名詞,教下叫大開圓解,跟禪宗的明心見性是同一個層次,名稱不一樣,淨土宗叫理一心不亂,你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就是明心見性,同一個層次。於是我們就知道,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可以達到這個層次,所以佛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法門是真平等,門門都能夠幫助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但是每個人根性不一樣,有些法門你學起來容易,有些法門學起來很困難,不是法門有難易,是我們自己根性不一樣。在所有法門裡頭最特殊的就是念佛法門,這個法門普攝一切根器,上上根人學很容易,很快就成就了,下下根人學它也很快能成就。只要具足三個條件,真信、真願意到極樂世界、真肯念阿彌陀佛,你看就三個條件。這個真肯關鍵在這個真字,真字是什麼?我們對於假的要放下。現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娑婆世界要放下,你才是真信。我們今天相信不是真信,想往生也不是真的想往生,所以念佛就不是真正在念。為什麼?這個世間放不下,牽腸掛肚的事情太多了,樣樣都捨不得,這不能成就。統統放下,我們這個信是真的,願是真的,念佛是真的,不能有絲毫摻雜。這一點,真正想這一生成佛,你就一定要知道,你不知道你就成不了。
這邊底下引用《法華經玄義》第四卷,有個簡單解釋,「第一義天」是講什麼?「天然之理」,這個義就是天然之理。「涅槃經十八」,第十八卷,「第一義天,謂諸佛菩薩,常不變易。以常住故,不生不死不老不病」,這叫第一義,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希望自己不生、不死、不老、不病,能不能做到?能,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做到了。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不管你生到哪個階層,統統都是不生、不病、不老、不死,你全得到了。如果要不到極樂世界去,做不到,無論修什麼法門,這一生不容易修成功。這是我們學佛第一個目標。所以阿彌陀佛也稱為無量壽佛,經上給我們講得很清楚,阿彌陀佛無量壽,所有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統統是無量壽,確實在極樂世界不老、不病、不死。就憑這一點我們也應該到極樂世界去過生活。學佛,到極樂世界不是聽我講經,聽阿彌陀佛講經。而且還有許許多多大菩薩,像觀音、勢至、文殊、普賢一流的大菩薩,幫助你,你有什麼困難他幫助你解決,所以進步就非常快速。真是個好地方,不要錯過。
我們再看這個經下面這一句,「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這也是梵行第二個意思,證得大涅槃。這是法身菩薩,跟前面講的境界相同,禪宗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般大乘叫證般涅槃。證得涅槃之後,所有一切行都是清淨行,為什麼?他再不會有染污了。涅槃是寂靜,心地寂靜怎麼會有染污?「《會疏》:欲是諸苦之因」,欲是欲望,欲望不是好事情。所以學佛的人,第一個要把欲望管好,控制住。欲怎麼樣?適可而止,不能叫它膨脹。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你要想得到幸福、得到平安、得到快樂,你把你的欲望降低,你就非常快樂;如果隨著欲望膨脹,那個人會很可憐。
我早年在台灣講經,有一天坐計程車,這個開車的司機告訴我,他生活很苦惱,說他家裡面收入不夠開銷,生活很痛苦。我就問他,你家裡有沒有電冰箱?有。有沒有電視?有。車是不是自己的?是。我說那你過得很自在,你怎麼會痛苦?他一說,我這個電冰箱舊了,比不上人家的,車也不能跟別人比,樣樣不能比。我說那你很辛苦、你很可憐,如果能到物盡其用,你不就很快樂嗎?你跟人家比幹什麼?跟人家比比快樂,我比你快樂。你房子住得比我大,你沒有我快樂;你車比我好,你沒有我快樂;你吃得比我好,我天天青菜豆腐,我比你快樂,比這個,那你就很會做人了。他說你說得不錯。不要跟別人比,你就快樂。一件衣服可以穿個十年、二十年,不要人家說一有新的時髦東西出來就想要,那你是自討苦吃。有人說我趕不上時髦,出去人笑死了。我說笑死是他死你沒有死,你為什麼怕別人笑死,那你有大慈悲心,你自己沒有受到傷害。我們只要穿得整齊、穿得乾淨,吃東西能衛生,你說你多快樂,你的收入花不完,你月月都有存款,你怎麼不快樂!所以不能跟別人比,凡事跟別人比的都自找苦吃。
我在美國住了多年,我看美國人非常可憐。你看工資稍微升一點,兩千塊錢,他住在兩千塊錢那個地區,這個地區家家收入兩千塊錢。如果他拿到三千塊錢,他趕快要搬,搬到那三千塊錢,好像自己身價上升了,自己有三千塊錢收入了。這個都什麼?虛名在作祟,他要跟人比。我永遠住在兩千塊錢地區,我一個月收入有一萬多,你說快樂不快樂?這個什麼?事實真相他沒有看破。人人在一生,你到這個世間來,換句話說,上天都讓你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你不會過,你要把你那個欲望不斷向外膨脹,你自己找罪受。所以這個道理我們要懂。如果我們學了傳統文化,懂得做人的道理,學了佛法做佛的弟子,我們把多餘的錢去布施,幫助更苦難的人,你就更快樂。為什麼多賺一點一定要把它享用掉?外國人這種觀念害死好多人,把好多好多人一生的幸福都破壞掉了,都是那一個錯誤觀念。為什麼要學他?
在外國我們看到華僑,比外國還好一點,但是也有少數跟外國人學習的。國外住家院子都很大,別人院子種花,我們院子種菜,種菜、種瓜我們有收入,還有吃的東西,吃了乾淨、吃了放心。現在麻煩是水也污染,嚴重污染,蔬菜,甚至於米都有問題,裡頭摻滑石粉,米很好看,那裡頭都有毒,所以人吃了之後,會生些奇奇怪怪的病。中國古人講,「病從口入,禍從口出」,多說話的人容易惹禍。古人有真智慧,教我們後人句句都是好話,我們要相信。現在人說話,真話愈來愈少了,少了怎麼辦?最好不要聽,聽了生煩惱,還去分析到底是真是假,你浪費些精神、浪費精力,最好不聽。學佛的人最好是老實念佛。
所以是欲望要降低,愈低愈好。你看釋迦牟尼佛,把欲望降到最低,一天吃一餐,省事,哪有那麼麻煩?節省了多少時間。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建一個道場,晚上睡在哪裡?睡在樹底下,他打坐,在樹下打坐,睡眠的時間少,精神體力好。佛的弟子們每天休息的時間,中夜,中夜就是我們現在的晚上十點鐘到兩點鐘,這叫中夜,這是他們休息的時候;換句話說,兩點鐘他就起床了,他就起來了。那個時候誦經沒有經書,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沒有經書。誦經是什麼?經是佛所講的,聽了之後記住,不斷去回味,念咒、念佛、坐禪,這是他們的功課。這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修行學習目標是開智慧,佛教大家這個方法。
節錄自 淨土大經科註 (第199集) 淨空老法師主講
#阿彌陀佛迴向蔡強雄老菩薩往生極樂乘願再來 #上成下德法師俗家父親蔡強雄老菩薩 #淨空老法師 #阿彌陀佛 #念佛成佛 #斷惡修善 #佛陀教育 #淨宗學會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