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故事\創作 來自於人生軌跡 袁廣鳴
Автор: 1 IMAGE ART 一影像
Загружено: 18 нояб.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 437 просмотров
一如所有剛接觸藝術的學生,袁廣鳴也曾感受到在過去大師們的陰影下,有過的瓶頸。然而,隨著閱歷過運用許多不同媒材的國際藝術家作品,他逐漸打開眼界,放手進行各種實驗與測試,一步一步地開拓屬於自己的風格。
袁廣鳴認為,創作的靈感來源是非常神秘的。它融合了袁廣鳴的所見所聞,在冥冥之中拉著他的衣袖說:「做我,做我。」他便開始靜下心來,整理著平日所關心的、所想的事物,同時挑戰自己運用從未運用過,或鮮少人使用的表現技法。他以象徵及暗喻,將個人的感官經驗,及所觀察到人們在地球上的活動軌跡,透過錄像結合裝置,營造出沈浸式的氛圍,帶領著觀眾一同探討著人生百態。
袁廣鳴早期的作品多以喚起感官經驗為主。第一件錄像作品《關於米勒的晚禱》將《晚禱》結合聲音、錄像及雕塑,讓人宛若走入米勒的繪畫世界;《盤中魚》及《難眠的理由》則是將錄像投放於雕塑及現成物,令觀眾感受到魚在盤中游不出去的不自由與失眠的煎熬。
隨著創作的資歷增長,袁廣鳴逐漸關注於人們於世界上存在的狀態。《人間失格》系列將城市中的人都消除掉,除質疑著沒有人的城市是否仍擁有城市的資格,亦使數位藝術有著更多元的變化;《逝去中的風景:經過》系列由「家」出發,記錄著與家人相處的情景,結合鄰家的廢墟場景,探索著建築物在大自然的力量下,從繁華到衰敗的過程,感受到現在、過去及未來共存的空間;《棲居如詩》更是將「家」作為社會的縮影,暗喻著日常生活中所潛藏的憂患;同樣有著爆炸場面的《明日樂園》則運用遊樂園不承載情感與歷史的特性,象徵地球這顆看似如樂園熱鬧好玩的星球,卻存有著不少災難。
為更能充分表達作品的意涵讓觀者有更多互動的機會,袁廣鳴非常注重如何發揮媒材的特性,使得作品形式別出心裁。在《異鄉人》中,袁廣鳴利用高速攝影機及高亮度的手電筒,在火車進站過程中拍攝等車的新住民旅客,令畫面呈現出在動態的錄像中,新住民們都像是一張張靜止的肖像照,暗喻著他們在人生旅程移動的過程中,度過看似無盡的鄉愁與辛勞。而觀者可以更清楚的、正視的看著這些同樣也生活在台灣的人們。
對於袁廣鳴而言,藝術不需要有任何目的性,因此它也沒有任何框架與限制。創作是最能自由表達自己與世界間交流的媒介,能經由美學的訓練與工作,掌握對於形式與觀念的契合度來創作,是很珍貴的一件事。
小檔案:
袁廣鳴是早期台灣錄像藝術的先鋒,自1984年開始從事錄像藝術創作,也是目前台灣活躍於國際媒體藝術界中知名的藝術家之一。1997年畢業於德國卡斯魯造型藝術學院,獲得媒體藝術碩士學位。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新媒體藝術學系教授。
他的作品以象徵隱喻、結合科技媒材的手法,深刻傳達出人們當下的生存狀態,並且對人的感知及意識有著極具詩意的深入展現。1988年在校期間即以錄像雕塑作品《離位》獲得第13屆雄獅美術新人獎的佳作;1992年的錄像裝置作品《盤中魚》展出後,隨即獲得台灣藝術圈高度肯定並獲得台北縣美展首獎;1998年的互動裝置《難眠的理由》則榮獲第一屆「數位藝術紀」的評審特別獎;2002年「人間失格」系列作品更奠定了在台灣當代媒體藝術界中不可動搖的地位。
2007年《逝去中的風景》三頻道錄像裝置,開始以個人的「居家日常」及「廢墟」開創出一種迷人的劇場式日常。2011年個展「在記憶之前」,持續對於「家」的探討,並擴及到「廢墟及自然」的領域,更以多元形式呈現以「時間與記憶」、「身體與感知」為主題的大型系列創作。2014年個展「不舒適的明日」由「家」的議題延伸至當今在全球化底下的在地生存處境的探問,思辨現代人的困頓與憂懼;此展並榮獲第13屆台新藝術獎「年度最佳展覽入選獎」。在2018年個展「明日樂園」中,直指未來的家已不再是穩固的概念,作品環繞著「戰爭的日常化」與「日常的戰爭」為主軸,呈現當代的生存狀態及不安。此展並於2018年受邀於英國海沃德美術館展出。
袁廣鳴受邀參與大型國際展覽不勝枚數,其中包括「愛知三年展」(2019)、「第一屆曼谷藝術雙年展」(2018)、「法國里昂雙年展」(2015)、「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2014)、「澳洲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12)、「新加坡雙年展」(2008)、「英國利物浦雙年展」(2004)、「紐西蘭奧克蘭三年展」(2004)、「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2003)、「漢城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2002)、美國舊金山現代藝術美術館的「01.01: Art in Technological Times」(2001)、「日本ICC1997媒體藝術雙年展」(1997)、「台北雙年展」(2002、1998、1996)等。
作品也受多所國內外美術館典藏,也曾擔任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委員、台北獎、台北縣美獎、公共藝術、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及美國亞洲協會美術獎評審等
創辦人:馬立群
採訪:黃楚涵 剪接: 喻子庭
作品提供:袁廣鳴 場地:凹焦影像工作室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