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晶圓代工巨頭終極決戰,誰能笑傲江湖,台積電晶片黑科技獨霸,三星英特爾中芯虎緊追虎視眈眈,誰能問鼎“芯”巔峯?
Автор: 道长播客
Загружено: 2025-11-27
Просмотров: 2461
4大晶圓代工巨頭終極決戰,誰能笑傲江湖,台積電晶片黑科技獨霸,三星英特爾中芯虎緊追虎視眈眈,誰能問鼎“芯”巔峯?
👇 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喜歡這類全球科技博弈解析,別忘了「訂閱 + 開啟小鈴鐺」,第一時間獲取台灣科技產業最新動態與深度分析!
那麼,現在晶圓代工市場的增長,主要是靠哪些技術和需求在驅動呢?其實,現在市場的增長主要靠兩大動力。一個就是先進製程,也就是7納米及以下的製程。現在3納米芯片已經成為了旗艦PC的CPU和高端手機處理器的主流。而5納米和4納米,因為AI GPU和ASIC這些產品的需求,它們的產能利用率也一直非常高。再加上7納米和6納米,由於智能手機中的RF和Wifi等製程的升級,也給它們帶來了新的機會。因此,這三大製程節點加起來,預計將貢獻全球晶圓代工45%的營收。
AI技術的爆發,不光是讓邊緣和雲端的AI應用消耗大量晶圓,還讓2.5D的先進封裝因為AI芯片的需求而變得供不應求。2025年,相關的營收預計同比增長將超過120%。雖然現在先進封裝的佔比還不到整個晶圓代工營收的5%,但它的技術門檻非常高,利潤也非常豐厚,所以已經成為了這四大巨頭爭相布局的一個戰略要地。
我們再來看成熟製程這一塊,最近產能和價格有什麼新的變化嗎?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汽車和工控的供應鏈庫存逐漸見底,到了2025年開始,有一些零星的備貨。這也讓成熟製程的產能利用率提升了10個百分點,超過了70%。特別是28nm、40nm和55nm這幾個節點,擴產是最明顯的,主要就是為了滿足汽車電子和物聯網設備的需求。
雖然產能利用率提升了,但消費性產品的需求依然很弱。客户下的訂單基本都是一些零星的急單。再加上晶圓廠在2025年又開始新建產能,所以整體的供需還是不平衡的。這也導致了成熟製程的價格一直上不去,成為了像中芯國際這種主要靠成熟製程的廠商,在利潤率提升上最大的障礙。
接下來,我們就來聚焦一下台積電。它在2025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數據表現如何,是哪些需求在背後主要推動了它的增長呢?台積電在這個季度的合併營收是33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40.8%,毛利率也維持在59%到61%之間,非常高。這主要就是靠高效能運算和智能手機這兩個板塊的強勁需求。
這樣的營收和利潤率確實非常誇張。在產能規模上,台積電也同樣碾壓同行。2025年第二季度,台積電的8英寸晶圓復運量達到了919.1萬片,這個月產能相當於306萬片8英寸晶圓,已經超過了全球第二到第十名的產能總和。所以它有這麼大的產能,也可以輕鬆地去接下大客户的大單,進一步穩固了它的龍頭地位。
台積電對2025年最後一個季度的業績看法也很樂觀,預計第四季度的營收會在322億到334億美元之間,毛利率仍會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它的信心主要來自於AI芯片和旗艦手機芯片的訂單依然火爆,再加上美國亞利桑那州工廠和日本熊本工廠的新產能也會逐步釋放,這些都將成為它新的增長動力。
那麼,台積電現在在先進製程上面到底有多領先?它的營收和技術優勢主要靠哪些節點來支撐呢?台積電目前7納米及以下的製程已經佔了它營收的74%,技術壁壘非常高。其中5納米貢獻了37%,主要用在高端手機和AI加速器等產品上。3納米貢獻了23%,隨着3納米產能逐步釋放,它正在成為新的增長主力。
在3納米這個節點上,台積電的N3工藝與5納米相比,性能提升了10%,功耗降低了25%,邏輯密度提升了70%。後續還有N3E、N3S這些版本,都在不斷優化良率和成本。目前台積電的3納米良率已經超過了70%,而三星的2納米GAA良率目前只有40%-45%,因此台積電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非常強。
台積電在未來的製程研發上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點呢?台積電現在已經在研發2納米的N2製程了,預計是2026年量產,而1納米的技術預研也在順利推進。它憑藉之前在FinFET上的技術積累,在向GAA架構的轉型中也走在前列,很有可能繼續保持在製程技術上的領先地位。
台積電的客户也遍佈全球最頂級的科技公司。在智能手機領域,像蘋果、三星電子、高通、聯發科等廠商的旗艦芯片,幾乎都交給台積電來製造。在高性能計算領域,英偉達、AMD、英特爾、谷歌這些企業的AI芯片和服務器CPU也都高度依賴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可以説,台積電與這些科技巨頭的合作關係非常緊密。例如,僅蘋果一家就給台積電帶來了約20%的營收。2025年第三季度,英偉達的AI GPU和蘋果A18芯片的訂單就是拉動台積電營收增長的最主要動力。
正是如此,台積電也加速了全球化步伐。它為了應對越來越複雜的地緣政治風險,加快了全球設廠的速度。例如,它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工廠一期已經開始設備安裝,計劃2026年可以生產3納米,主要為了服務北美的大客户。在日本熊本,它做的是22納米到6納米的特殊製程,主要是為了滿足汽車電子和物聯網的需求。在德國德累斯頓也有計劃未來要做先進製程,來打入歐洲市場。
然而,台積電在全球各地建這麼多廠,也會遇到一些難題。全球化雖然可以讓台積電離客户更近、降低運輸成本、分散風險,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例如,美國的建廠成本比台灣要高30%以上,各地還普遍遇到人才短缺的問題。所以台積電必須要在擴張海外和保持盈利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