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佛教禮儀公司|為什麼不需要三餐拜飯|民間傳統喪葬習俗#3
Автор: 楊子佛教禮儀
Загружено: 29 сент. 2019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2 570 просмотров
在殯儀館,常可見到靈堂擺著飯菜碗筷,
禮儀公司可能還會告訴家屬要定時拜飯…
「花特?!(What?!)人死後,還需要吃飯嗎?」
這個問題你或許曾好奇過,但見多了也就習以為常了,
直到遇見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 的禮儀師為止~~
「楊子辦的佛化奠禮,不鼓勵家屬拜飯,是為什麼呢?」
這是對拜飯習俗「習以為常」的家屬常見的疑惑。
且讓我們先回到最初大家或曾好奇過的問題:
「人死後,還需要吃飯嗎?」
或者,我們還可以更進一步追問:
「傳統喪葬禮儀,為什麼會有『拜飯』的習俗呢?」
先秦儒家認為,人死魂離成鬼,故需祭祀。
但根據佛教經論教導我們的觀念:
人死後,大多進入中陰期,但中陰身並不是鬼魂;
極善或極惡者,直接投生,沒有中陰,亦不逗留人間。
由此觀之,試問:
「拜飯,真的有需要嗎?」
《荀子》有云,「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
古人奠祭的重點,不在供品,而在那份對故人的追思心意。
時至今日,拜飯往往流於形式,不見心意,只見無謂的浪費;
不僅失去奠祭的本意,更造成大量食物被丟棄的環保問題。
若就環保觀點來看,請大家再想一想:
「拜飯,真的有必要嗎?」
面對傳統習俗,你也有無數的「花特」黑人問號嗎?
禮俗也要講道理,有理才有禮,講理才能不迷信!
身為21世紀的現代人,不能再人云亦云了!
讓我們一起透過短片,找出喪葬禮儀背後真正的道理吧~~
破解舊俗迷思,禮俗去蕪存菁,由你作主決定!
人生最後一件大事,從「心」出發,慎終追遠更有意義!
00:00 楊子佛教禮儀企業標誌意象
00:16 葬禮習俗霧煞煞?
00:49 傳統喪禮拜飯、祭祀的由來
01:42 拜飯的葬儀禮俗
02:21 佛教的生死觀
03:54 認識中陰身
03:34 拜飯造成的浪費
04:16 現代佛教奠禮做法.殯葬新思維
[看更多,解迷思]:
http://bit.ly/聽聖嚴法師說中陰身
http://bit.ly/聽聖嚴法師說供菜供品的意義
楊子佛教禮儀公司|佛教禮儀最優品牌‧殯葬評鑑優等業者
https://www.leniency.com.tw
/ yangzi.fans
/ yang_zi2020
全台24小時客服專線: 0800-365-108
北區服務處:02-2893-4868
中區服務處:04-2373-0007
南區服務處:0905-333-100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