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鉻細胞瘤作祟 高血壓藥也失效
Автор: DaAi News Storage
Загружено: 13 апр. 2022 г.
Просмотров: 860 просмотров
醫學上一種罕見疾病「嗜鉻細胞瘤」,長在腎上腺部位,會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患者會有高血壓、胸悶、盜汗等症狀。這類的高血壓,就算吃藥也無法控制,必須手術切除腫瘤。
新北市一位52歲女性,因為心悸、盜汗等症狀就醫,原以為是心肌梗塞,但檢查後心臟血管無異常,再透過腹腔影像檢查顯示,發現巨大腫瘤。
台北慈院泌尿科醫師 許竣凱:「驗尿,根據抽血報告,可以肯定它是一個嗜鉻細胞瘤,不定期地分泌一些交感神經的神經傳導物質。」
這類腫瘤較罕見,每年發生率約每一百萬人中會有2-8例,常發生在30-50歲。嗜鉻細胞瘤會不定期製造腎上腺素,造成血壓飆升。
台北慈院副院長 張恒嘉:「血壓都120、140,突然飆到260,而且腎上腺素會讓你心跳加快,所以心悸、手抖、胸悶,這種血壓突然一下子飆很高,有些個案還會造成主動脈剝離,或是腦出血、腦中風的狀況。」
這類型所導致的高血壓,藥物無法控制,必須手術切除,但手術時觸碰到腫瘤,就可能釋放大量腎上腺素,增加手術風險。
台北慈院泌尿科醫師 許竣凱:「碰到血壓高,我們就會擔心,他會不會麻醉了,我們不知道的情況下,發生小中風,第一件事情,我們就是要找到他的靜脈,把他靜脈截斷,這顆腫瘤所製造出來的正腎上腺素,就比較不會跑到身體裡面,造成血壓上升,採用傳統(手術),可以比較早控制到他的靜脈。」
嗜鉻細胞瘤發生原因不明,醫師提醒,若有異常血壓升高,出現胸悶、心悸、手抖、四肢發冷等情形,要就醫進行詳細的檢查。
黃欣妍 郭家旭 台北報導

Доступные форматы для скачивания:
Скачать видео mp4
-
Информация по загрузке: